本报记者 张玲
12月24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唐河县“聚焦‘五聚五提’ 拼搏实干出彩”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唐河县以“五聚五提”为战略抓手,锚定“建设副中心城市重要增长极”蓝图,全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40.9亿元,同比增长6.2%,位列全市第三。
项目支撑有力有效
用好一揽子增量政策、灾后恢复重建和基础能力提升支持措施,争取到位政策性资金61.6亿元、专项债资金22.7亿元、市场化融资11.3亿元、国债资金5.3亿元,总量连续4年位居省市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
新签约项目74个、合同引资172.3亿元,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71个,居全市前列。
艾礼富、海川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展现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
产业发展聚链成群
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壮大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培育了194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发区居全省营收200亿元以下第5名。
同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19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入驻企业142家,总产值27亿元。
围绕打造低成本的唐河,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兑现减税降费4.6亿元,储备工业用地3000亩,推介企业优质产品21.3亿元,营商环境在全省103个县区中连续三年稳居第一方阵。
发展有机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红薯三大特色农业150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0万亩,率先完成清沟通渠整治1410公里,粮食总产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建设提质增效
立足于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近3年,累计投入近100亿元推动行政文化区建设和老城更新,完成雨污分流75.4公里,打通“断头路”20余条,改造老旧小区75个,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乡村建设上,投资80亿元,实施整村推进、水美乡村、源网荷储等项目,获评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创建单位。
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成“一宅变多园”1.2万处,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交通建设上,唐河复航、方枣高速、南信合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稳步推进,豫西南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唐河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沪陕高速、宁西铁路穿城而过,方枣高速、唐河复航在城区相交,3条国道、5条省道贯穿全境,随着省级区域物流枢纽的确定,南信合高铁在唐河县设站,南阳机场迁建首选唐河。未来,唐河将成为全省少数、全市唯一具备“空水铁公”多式联运格局的城市,豫西南交通枢纽地位日渐凸显。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把80%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保障。
高效应对特大汛情,发放救灾资金5800万元,第一时间恢复群众生产生活秩序。
累计投入28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46所,高考一本上线稳定在2000人以上,教育质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投用县医院新院、县中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建成养老机构293所,获评省级养老示范县。
改革创新活力迸发
围绕投融资体制、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区体制机制等12个方面实施55项重点改革。
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入选全国深化改革典型案例。2021年,唐河县通过探索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为乡村产业振兴找到了新引擎、抢占了新高地。目前,全县已建成乡村振兴产业园19个,入驻企业142家,总产值27亿元,安置农民就近就业5000余人。该做法被评为2023年全国200个地方改革典型案例之一,全市现场会在唐河县召开,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
城镇困难群体解困脱困工程、养老服务等5项工作获省委、市委改革红榜表扬。2020年以来,唐河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城镇困难职工居民解困脱困工作,累计投入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帮扶城镇困难职工居民596户1564人,有效保障了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唐河先行先试的做法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
从政策中找机遇、找项目
唐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政策性项目资金争取作为贯彻落实“五聚五提”的重要内容,按照“研究透、谋划好、快落地”的工作思路,连续四年争取到位资金超过100亿元,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研政策谋项目。紧盯中央宏观政策导向,全面梳理研究一揽子增量政策,找准与唐河的结合点。成立咨询公司,建立研究、谋划、储备3类项目清单。2024年,共谋划农业、城建、交通及社会事业等4大类项目超过200个。
精准对接争资金。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定期赴省进京,精准对接推介。今年以来,已到位政策性资金、专项债、社会化融资等5大类项目资金101亿元。
狠抓要素强保障。近年来,常态化储备项目建设用地2000亩、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真正实现了项目落地即开工。
规范管理促质效。全年新增5000万以上入库项目71个,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生产总值增长6.2%以上,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低成本唐河”品牌
“低成本唐河”是指唐河县委、县政府统筹各要素保障部门,创新实施一系列降本增效举措,降低企业开办、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达到全市最低。
唐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廉洁、低成本的服务环境,全力打造“低成本唐河”品牌,成功吸引了众多优质项目落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入大量的源头活水。
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唐河县加大土地利用力度,动态储备工业用地3000亩,探索工业用地“标准地”弹性出让制度,做到了土地等项目、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大幅减少了企业的用地成本。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统筹协调供电、供水、燃气等要素保障部门,成功将工商业用气价格下调至4.64元/立方米,并实施阶梯优惠政策。工业用水价格下调至跟居民用水价格一样的2.9元/吨。同时,通过引导企业避峰生产、申报源网荷储项目等方式,工业用电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成功申报了农牧装备产业研发联合基金6000万元,扶持11家企业实施12个研发项目,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本增效。
提高企业服务效能,建立了“一对一”企业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贴心服务,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组织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采购单位之间的供需对接,累计为县域内各类企业联系订单21.32亿元。坚持惠企政策“免审即享”,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及时、足额兑现给企业,2024年减免税费4.62亿元,兑现奖补资金2266.26万元。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