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万里 通讯员 谭亚廷 樊景)“郭银同这个年轻人可不错了,致富不忘乡邻,资助困难学生,为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村里现在这么干净、整洁,其中就有郭银同的功劳。”在镇平县卢医镇白龙庙村,提起村里的后备干部郭银同,村民李大爷连手上的活都不干了,滔滔不绝地夸赞起来。
郭银同是一名80后,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外创业积累了财富,4年前响应县里“镇平人建设新镇平”号召,回乡创办了河南创越实业有限公司及河南筑升劳务有限公司,支持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还积极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由于干活实在、乡亲认可,还能带富群众,前不久,他被吸纳为白龙庙村的后备干部。
在镇平县,还有一批和郭银同一样扎根家乡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成为充实村级后备力量的“蓄水池”。今年以来,镇平县按照“今年确定人选、换届择优使用、全程培养锻炼”要求,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储备培育行动,一盘棋推进“摸底子”“选尖子”“育苗子”等重点环节提质增效,激活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源头活水。
该县把建强“头雁后备军”作为“书记工程”,一把手抓点带面,县乡村联动跟进,坚持以事选人、择优选人,打好育人“组合拳”,多渠道帮带培养,健全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管理、使用机制,推动后备力量实现从农村工作“新兵”到“尖兵”的角色转变。同时借助中秋国庆“双节”、举办“创新创业大会”等有利时机,通过入户拜访、“归雁工程”回引等方式,充分挖掘各类优秀人才,按照“治穷”选能人、“治乱”选硬人、“振兴”选贤人的因村选人原则,在410个村建立了1241人的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储备库,其中包括村“两委”其他成员331人、致富能手220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93人、大学毕业生116人、退役军人67人。
“后备干部在农村网格化管理、纠纷调解、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等村级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特点,平均年龄35.7岁,大专以上学历622人。”镇平县组织部门相关人员表示,该县按照“能进能出、严进宽出、动态调整、保持常量”的原则,对经过培养考察、各方面成熟的,提前纳入村“两委”班子使用,对不胜任、不尽责的及时清理退出、调整补充,目前共有53名优秀后备干部提前进入村“两委”班子。③6
助力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