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玲
12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了我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今年以来,我市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居全省“好”等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位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092.16亿元,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3元,增长7.4%。
扛牢责任 稳粮保供工作扎实落实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夏粮总产量达84.78亿斤,增幅6.6%;全力组织开展抗灾害防病虫保秋粮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农业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全年社会化收购粮食74亿斤,收购量居全省前三。
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耕地保有量达1475.24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40.5万亩。扎实做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预计全年生猪出栏超过900万头,肉蛋奶总产量148万吨,“菜篮子”供应充足。
守好底线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工作主线,扎实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固本强基”专项行动。
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32085户101273人,通过帮扶已消除风险16204户51090人;2024年共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就业23.97万人,完成年度就业任务的110.02%。
我市脱贫人口就业帮扶、财政衔接资金管理使用等多项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评价,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学习。
精准务实
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呈现出产业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争取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累计达7个;新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1个,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累计分别达9个、12个;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家;绿色食品产业链年产值有望突破1700亿元。
优质水果、食用菌、茶叶分别达60万亩、5.55亿袋、25.8万亩,规模均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月季博览会,“南阳艾”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邓州市),全市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10.5万人,预计年接待游客950万人次、营业收入10.5亿元。
片区引领
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片区化、组团式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好走实田村一体、产村融合、生态宜居、和美富裕的乡村建设新路径。
乡村规划编制高质量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实施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变“环境包袱”为“生态财富”,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42%,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2%;新建成美丽小镇23个、和美乡村290个、美丽乡村985个、五美庭院9.6万户;入选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精品线路2条,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山区)片区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
当前,我市65个和美乡村、236个富美乡村已纳入省级管理动态名录库,全市大多数村庄已达到洁美村标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正在有力有序加速推进。
强基固本
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
着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五星”支部建设扎实推进,驻村第一书记管理持续加强。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工作,农村地区保持和谐稳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移风易俗等活动扎实推进,“戏曲下乡”“非遗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扎实开展,文明乡风不断倡树。
激活动能
农村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开展“小田并大田”改革,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争取中央财政资金9300万元,扶持186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达25305家、24146家、19976家。
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选派科技特派员257名、组建产业服务团26个,共开展各类服务2300余次,建成科技小院5家、科技特派员服务示范基地17家。
转型升级
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市是传统的畜牧业大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将畜牧业转型升级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四个聚力”求“四个突破”,走好了中小养殖场户特色化发展之路和大型规模养殖企业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实现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位居全省的第1、第2、第3、第8位,肉蛋奶产量占全省的11%,全国的1%。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畜禽产品呈现全面增长态势,我市肉蛋奶总产量98.9万吨,同比增长7.1%。其中,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62.5万吨,同比增长10.5%;禽蛋产量26.14万吨,同比增长0.5%;牛奶产量10.31万吨,同比增长5%。
发展现代种业
提升农业单产、品质和效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设农业强市,我市启动实施了现代种业振兴行动,重点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全力打造现代种业强市,让南阳耕地种更多的“南阳种”,让“中国碗”盛更多的“南阳粮”。
据调查,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有效保障了粮食稳产增产和主要农产品稳定供应。
疏通田间沟渠
提升抗灾减灾能力
农村沟渠是农田水利设施的“毛细血管”,直接决定农田灌排是否通畅。
为恢复和提升农村沟渠排水功能,提高农村防洪排涝能力,今年10月份,我市启动实施了农村沟渠连通整治3年行动。
形成政府与农民“共同规划、共同整治、共同管理”新模式,确保农村沟渠常态长效使用,稳步提升抗灾减灾能力,推进建设农业强市。
至目前,全市已有212个乡镇、2750个行政村开展沟渠整治。全市规划沟渠连通里程27925公里,需连通整治沟渠10946公里,已连通整治沟渠9209公里。
规划投入资金2.58亿元,已投入1.6亿元。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