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融入生态经济带、形成创新区域版、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桐柏县:一个“氧”“养”得意的福地
日期:12-13
云悦读 12月12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建强副中心 打造增长极 奔向新辉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桐柏县“一个‘氧’‘养’得意的福地”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桐柏地处豫鄂之交、淮河源头、宛东门户,是“中国天然氧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生态淮源”“英雄桐柏”是桐柏最鲜明的地理和文化名片。近年来,该县聚焦“现代化国际碱都”“全国知名茶乡”“中国文旅名县”“中华生态休闲康养福地”发展定位,加快融入生态经济带、形成创新区域版、打造绿色发展增长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桐柏行动纵深推进。 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3%,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运行呈现出稳进向好的态势。
传统产业焕新 培育新质生产力
桐柏县坚持产业立县、兴工强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今年前11个月,7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15.7%。中天碱业年产30万吨纯碱、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海格化工科锐新材料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总投资118亿元的天然碱伴生盐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发挥资源、产业优势,强力推进碱化工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与新医药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两金一银一碱”等重点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107家、产值超亿元的达11家。通过聚力转型升级、加快动能转换,桐柏的产业支撑更加有力。 此外,桐柏县充分发挥谯仕彦、康湘涛、刘仲华院士智力优势,对该县产业现状和招商方向进行把脉问诊,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锁定目标区域和目标企业,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沿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转移。利用好参加“三乡”活动和央企南阳行等活动主动招商、以商招商;利用好“化工园区金字招牌”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链向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生态链可循环再生。 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管委会+公司”改革,不断完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雨污管网格局等基础设施,在2023年度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考评中,桐柏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在96个同类开发区中位居第23,顺利实现进入“全省30强”目标。
筑牢生态屏障 文旅融合快速发展
桐柏作为千里淮河源头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始终坚持以“治”为先,以“管”除患,以“绿”筑基,深入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县土壤环境保持安全稳定,淮河源头生态环境始终都有坚实可靠的安全保障。此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突出打好“英雄桐柏”“生态淮源”两张牌,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该县以淮源山水融合淮源文化、西游文化,对4A级淮源景区进行提升改造,东西山门旅游环线全线贯通;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相继建成桐柏英雄纪念馆、红叶景区、磨沟景区、兰香小镇景区4个3A级景区,5个A级景区,将桐柏东部、中部、西部全域性覆盖,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依托茶祖小镇、映山红康养小镇、沿途乡村自然风光等,连点成线打造近郊旅游环线,推动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等多种业态组团发展。 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先后建成了红军长征转战南阳展览馆、南阳地区第一党小组展馆、榨楼革命纪念馆等重要红色展馆。同时,新建小花电影院,积极开展观一部电影(《小花》)、看一部电视剧(《桐柏英雄》)、读一本小说(《桐柏英雄》)、唱一首歌(《绒花》)、品一杯桐柏茶、探一次淮河源、登一次桐柏山“七个一”活动。
重抓城乡发展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桐柏县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该县丰富拓展以茶、药、菌、花为主导,以畜禽、油料、林果等产业为补充的“4+N”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农户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龙头企业”的联农带农机制,累计联接带动4.8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实施公益性岗位开发、设置就业帮扶车间等举措,拓宽就地就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已累计开发村级道路保洁员、生态护林员、护路员、文化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467个,设置就业帮扶车间41处,实现近8000人次的脱贫户就近就业,年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 桐柏县重点突出以城带产、以产兴城,加快产城融合发展,主要围绕“三茶”统筹产业园、桐柏家园两个项目进行探索推进。桐柏家园项目,按照“一老一小一青壮”为主导设计,着力打造南阳一流、辐射豫南周边,集养老服务、基础教育和技能提升为一体的示范区。通过特困供养、福源康养、健康医养、智慧养老四个中心建设,联合构建了“医、养、康、护、悦”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
聚焦民生热点 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桐柏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更好需求。 自2023年8月30日起,全面实行城乡公交全民免费乘坐的惠民政策,城区85辆公交车、农村44辆“村村通”,全部由群众免费乘坐,同时在县城投放20辆招手即停的便民直通车,增设“淮渎公园-映山红康养小镇”和“龙潭河景区-河南佛教学院”两条免费旅游观光专线,为莅桐游客休闲娱乐提供便利。 该县严格落实“便民就医少跑腿、提质量”七项举措,聚力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设,目前,“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已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验收,县人民医院妊娠期糖尿病科获评河南省县级特色专科之一,全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 为进一步提升国、省、县道沿线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同时保障两残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夜间出行安全,开展“点亮桐柏 福满淮源 万灯亮万家行动”,配备太阳能路灯1万盏,照亮住户的庭院和周边的道路区域,用心点亮桐柏大地。 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在县职教中心,高标准实施社评类职业技能认证中心,建成省级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各类人才2万余人次。 谋划实施建强“四员”、夯实“四基”、化解“四户”专项行动和全民反电信网络诈骗“十百千万工程”等系列载体活动,社会大局保持安全稳定,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县。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