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南阳晚报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纸媒”

日期:12-11
字号:
版面:第W2版:党媒访谈厅 热线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张兼维(中)、窦跃生(右)走进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 全媒体记者 冯长顺 摄 云悦读

本报记者 李谱

纸媒曾经是很多中国人的岁月印记,承载着人们对世界的好奇与渴望,是了解时讯的主要渠道,也是阅读学习的重要平台。《南阳日报》作为主流媒体,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传递权威和真相,为市民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南阳日报社旗下的3份报纸《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各具特色,涵盖了城市的大小事儿,深受市民喜爱,陪伴千千万万南阳人度过许多有意义的时刻。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你还阅读纸媒吗?还记得纸媒带给你的独特体验吗?12月10日,我市著名文化学者、原张仲景博物馆副馆长张兼维,南阳日报社原专职编委、高级记者窦跃生走进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就“今天,我们为什么还需要纸媒”,分享对纸媒的回忆、看法及独到观点。

本次直播通过新华社现场云、抖音、快手、视频号、今日头条等平台同步转播,截至目前浏览量已突破50万人次,收获点赞连连。

“纸媒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窦跃生20多岁进入南阳日报社,在报社工作了33年,他经历了纸媒最辉煌的时期,见证了纸媒发展的最高峰。“在2015年之前,《南阳日报》稳定发行量达到14万份,其中中心城区有近5万份,每天的阅读量在56万人次以上;《南阳晚报》创刊于1991年,因为内容接地气,深受老百姓喜爱,发行量最高也达到了10万份。”

和报纸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已退休多年的窦跃生仍坚持每天看报的习惯。“新闻纸不是全白的,微微有些发黄,对眼睛有保护作用。我今年66岁了,不戴眼镜,两眼视力都是1.2。”窦跃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看纸媒相较于看电子产品的优势。他说,看报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报纸内容有深度和广度。通过手机、电脑看的内容,大多只有几十秒,最多也就两三分钟,是一种快餐文化,要进行深阅读,依然要通过报纸。另外,南阳有很多优秀文化,像《南阳日报》的白河副刊、《南阳晚报》的星光副刊等,为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值得去了解、去探寻。

报纸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窦跃生特别分享了他和作家莫言的故事。当年,电影《红高粱》上映,莫言已是全国有名的大作家。南阳日报面向全国举行征文大赛,邀请作家讲述发表第一篇作品的故事。“不久后,就约到了莫言的稿子。”窦跃生自豪地说,这篇作品刊登在1990年《南阳日报》白河副刊936期。他还找到了当年报纸的合订本,并向大家展示报纸上莫言的铅字作品。

“如果这张报纸拍卖的话,估计会非常昂贵。”窦跃生笑着说,能约到像莫言这样的大作家的文章,说明那时《南阳日报》是有影响力的。白河副刊在某个阶段是一种文学品位的象征,直至现在还深受读者喜欢,有很多大家愿意在上边刊登作品。

“纸媒有‘乡愁’更有‘乡情’”

张兼维是一位文化艺术工作者,也是南阳几张报纸的读者、追随者、投稿者、欣赏者,更是一位与南阳媒体深度互动的深刻观察者,对纸媒有着很深的感情。“现代社会,信息多元化,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但对纸媒的感情丝毫不减。”直播间里,他翻开那本1990年《南阳日报》合订本,看着熟悉的名字、熟悉的篇章,不禁感慨:“打开报纸,我觉得《南阳日报》好像给我带来了一种故乡的味道,不仅有‘乡愁’,更有‘乡情’。”

张兼维说,由于工作关系,也因为自身爱好,他经常参与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组织的文化活动,做了很多文化艺术方面的工作,也从中得到了成长。他特别提到在第22个中国记者节那天,早上醒来,看到朋友圈里都在庆祝节日,那一刻,曾经有过交集的许许多多记者像幻灯片一样在他眼前飘过,让他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取得的某些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南阳日报》的托举、栽培和引领,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深度滋养、浇灌。”

一个地方,要有一份好的报纸。“作为读者,我们都希望报纸能越办越好,能够代表南阳、引领南阳、分享南阳,能够分享南阳现在的进步,分享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享南阳社会的方方面面。”张兼维说,这就给办报人提出了一个更高更新的要求——守正创新。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的政策法规、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老百姓的需求,《南阳日报》作为官媒,她的权威性毋庸置疑也无可替代,当你捧读她的时候,呈现的不仅仅是上面的文字信息,还有背后无数复杂的信息支撑,这和浏览电子信息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还处在纸质出版的文明时代,传承文明、记载时代,如何在守正的基础上去创新,这是一个读者、一个忠实粉丝对我们《南阳日报》,乃至对纸媒的一种期待与祝福。”

“从报纸找一找生活的味道”

如今这个时代是网络时代,也是科技文明发达的时代,人们像赶考一样,每天都匆匆忙忙。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捧起一张报纸、一本书,沉浸其中,得到一份温暖与安宁,让浮躁的内心安定、饱满。生活就像一杯茶,需要我们一点点去品。“现在最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品享生活,不知道怎么品享家庭,不知道怎么品享纸媒,我觉得这是现代人的一种遗憾,有时候我们需要从一张报纸找一找生活的味道。”张兼维深有感慨地说。

在浩大汹涌的时代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在短视频的快餐文化中失去思考。报纸作为文化的产物,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新闻态度,彰显了专业的力量。报纸不仅传递信息,更传递着一种方向。面对网络上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如何去伪存真,获得内心的饱满?在充斥着各种价值观的海量信息中,如何保有定力,习得自身成长?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更应该手持一份报纸,因为它是舆论场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还在看报的人都是逆流而上的勇者,因为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今天,报纸让每一个对世界依旧充满好奇、渴望独立思考、希望从繁杂的信息中获取真相和深度知识的人,拥有了一片精神的栖息之地。用心生活,坚持阅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见识和认知的提升,更是一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自信从容。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