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道路、窗明几净的房屋、整齐划一的厂房、干劲十足的村民……初冬时节,漫步于镇平县石佛寺镇李营村,犹如走进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以前村容村貌可不是这样,谁都没想到改变会这么大!”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喜笑颜开。
过去,李营村是远近闻名的“乱”村,管理混乱、矛盾纠纷多、村容村貌脏乱差,村集体“一穷二白”,是名副其实的软弱涣散村。
李营村位于“玉雕名镇”石佛寺镇东南,户籍人口4065人,流动人口2000人左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优势明显、产业格局明晰。然而,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李营村党支部书记李克磊一直在找出路。
“建设美丽乡村,扭转落后局面。”李克磊下定决心,梳理发展思路,确立了“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助力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在基层治理、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良性发展的好路子,实现了华丽嬗变。
李营村属于农村,但又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辖区外来人口2000余人,从事玉雕加工、销售、物流等行业,人员的交织往来打破了以前乡里乡亲的格局,如何更加有效的管理成为李克磊亟需破解的一个难题。
“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李克磊表示,全体村干部一起行动,综合人口、面积、地域特征、管理难度等因素,将全村划分为4个四级网格,21个五级网格,从村干部、党员、公益岗、村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拔21名网格员,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从民生诉求到急难愁盼,用真情和实干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同时,村委投资30余万元,对李营村6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造提升,办公议事、便民服务、农家书屋、卫生健康等场所一应俱全,开创性地在村级设立蓝天救援队驻地,室内二楼打造了电商运营中心和直播间、乡村特色展示中心、非遗传承室等特色功能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
为让村里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李营村还培育乐器队、锣鼓队、儿童街舞队等自娱乐组织8个,成功举办“村BA”篮球赛、元宵文化节等村级大型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村里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群众,联合镇平县为爱公益协会,成立志愿者服务站,定期开展困难群众上门服务、青少年心理咨询等活动,并为群众提供周边相关行业电话咨询、代寄代购代办、义务跑腿等服务,打造十分钟生活服务圈。
村容村貌越来越好,吸引玉石智谷、怡豪实业、兆强光电等10余家企业先后入驻李营村,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还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李克磊说,李营村还建立“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村党支部牵头领办“劳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积极流转土地,建设设施大棚40个。通过劳务输出、仓库出租、自办玉石销售企业等途径,村集体经济年进账20余万元。
“百姓生活越美好,我的幸福感就越强。”看着如今生机勃勃的李营村,李克磊铆足了干劲,他信心十足地说,做大做强玉雕产业,将玉雕加工销售与文旅、商务有机结合,实现玉产业链条延伸和正向增长,与此同时,在村东部发展设施农业、养殖业等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③4
本报记者 张玲 全媒体记者 谭亚廷 通讯员 李中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