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田畴织锦绣 沃野绘新景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第01版:时政       上一篇    下一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玲玲 赵优

巍巍天山下,穗满仓盈沃野生金;滚滚塔河边,大地斑斓林果飘香;疆内外市场上,绿色果实精品荟萃……秋日里的兵团,农业绿色发展硕果累累,职工群众增收甜蜜满溢。

绿色是兵团的底色。如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答案,写在绿水青山间、丰收大地上。

守住绿,换来金。兵团把植绿护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作为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夯实绿色发展根基、提升绿色生产优势、强化绿色产业打造等方面着手,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兴农的路子,有效提升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让沃野田畴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株苗”厚植发展底色

仲秋的三师图木舒克市,洁白的棉花、金色的玉米、饱满的红枣与远处的灰黄沙漠相映成景,蓝天白云下,一台台大型收割机、采棉机驰骋田间。

三师五十一团八连500亩高标准农田里棉花吐絮,种植户吾买尔·阿皮孜正在地头忙碌。“以前这里到处是沙子,一踩一个土坑,如今变成了高标准农田。我们采用棉花套种孜然的种植模式,让农田更绿了、产出更高了,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2000多元。”吾买尔·阿皮孜高兴地说。

沙漠秋色静,芦竹轻风鸣。在三师图木舒克市芦竹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千亩芦竹随风摇曳,通过采用“治沙+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这里的大片芦竹长势喜人,奏响了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乐章。

从一株苗扎根土壤,到一块块良田铺展开来,从“没有绿”到“连片绿”,三师图木舒克市不断植绿护绿,应用科技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新路径,持续向沙漠要绿色、向沙漠要效益。

通过推广棉花、小麦、玉米、大豆“干播湿出”种植技术,三师图木舒克市近年来棉花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用水量大幅减少,作物产量稳步提升;利用新技术改良盐碱地,加大盐碱地综合治理力度,许多“不毛地”变成了“致富田”,2024年夏粮产量较上年增长37.8%,今年粮食生产实现了量质双升。

生态向美、产业向绿。在兵团各垦区,“绿水青山”正加快变为职工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金山银山”。

促进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兵团着力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发展布局,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92万亩,占耕地保有量的71.7%;积极研发应用先进农机装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5.7%;全面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水肥一体化实现全覆盖……

践行“两山”理念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兵团农业提质增效步伐不断加快,2024年棉花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4项质量指标均为全国第一;今年小麦大面积连片单产创全国纪录,夏粮单产482.9公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生态农业成为推动稳产增产、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一片林”丰富沙漠“果盘”

秋光漫染丰收卷,枝头飘香采摘忙。9月末的一师十一团,枣园硕果累累,梨园清香四溢,来自疆内外的果品采购商汇聚在这里,处处是采摘销售果品的欢声笑语。

“以前这里刮的风都是黄黑色的,天地一片混沌,种的果树光开花不坐果,挣不上钱。如今,这个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团场,已经是绿浪翻滚、果树满园的好地方。”十一团七连职工龙辉说。

多年来,十一团干部职工群众坚持不懈与风沙斗争,开渠引水、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排盐治碱,种下红枣、苹果、香梨、西梅等林果,同时推进生态项目建设,种植四翅滨藜、梭梭树、沙拐枣等树种和植被,使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为了巩固成果,十一团大力推进生态补水工程,自2019年起实施生态补水总量累计达1.88亿立方米,确保林木长势旺盛。截至目前,该团园林面积达23.5万亩,林网化率达90%,森林覆盖率由建团初期的5%提升至33.8%,绿洲向沙漠顽强推进了20公里。

“相对湿润的小气候已逐渐形成,果树越长越好,面积越来越大,我们种出的冬枣果型饱满、又脆又甜。”龙辉说,十一团冬枣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职工群众稳定增收有了保障。

丰富沙漠“大果盘”,一师阿拉尔市推进林果业快速发展,以蓬勃之势染绿大地。目前,该师市林果业种植面积达104万亩,年产果品200万吨,总产值达170亿元。

一片林,蕴藏生态治理、产业升级的系统思维。

林海与沙海交融,绿色与金色共舞。兵团持续深入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大力建设特色林果基地,优化林果业区域布局,通过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建设提升综合管理与生产水平,促进单果重量、商品果比例不断提高,推动特色林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兵团还全力拓宽“两山”理念转化通道,通过林下经济“帮富”、油料作物“聚富”、花卉苗木“添富”、园林康养“促富”,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职工富的新路。

“一条链”促进产业升级

连日来,在四师七十七团广袤草场上,割草机隆隆驶过,卷起一捆捆饲草。不久后,这些饲草将出现在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成为10余万头肉牛的过冬食物。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牛肉切割、腌制、包装等工序井然有序进行,“新疆创锦”牛肉出山入海,跨越4000多公里,“鲜”到了长三角。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新疆创锦农牧业有限公司已形成以良种牛繁育、肉牛养殖为主,集饲草料种植加工、牛肉和牛奶制品加工与销售、有机肥生产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产业基地覆盖伊犁河谷。

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四师可克达拉市,如何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按下绿色低碳发展“快进键”,四师可克达拉市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培育引进“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实施绿色农业产业化带动工程,构建起从种子、粮食、林果等到“餐桌”、市场的全链条产销模式。

强化科技赋能,四师可克达拉市与疆内外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春大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农田智能化数字管理系统、“光伏+农业生态治理”模式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转化应用,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

扬优势、抓特色、创品牌,兵团鼓励各师市、团场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快建立种植业、林果业与养殖业协同发展的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目前,兵团拥有国家级、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6家,89家企业的153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争当“两山”理念的践行者,兵团已建成4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四师七十一团培育出“兵团绿农”“天香伊牌”等优质农产品品牌;九师一六一团以绿色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林草覆盖率超过78%,旅游产业年产值超亿元,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绿色经济风生水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项项成果,有力印证了兵团践行“两山”理念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有力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产力,让绿色成为推动兵团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