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近年来,兵团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推广红色旅游线路、完善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稳步发展,大量革命历史文化、军垦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国庆中秋假期,为更好应对客流高峰,兵团各红色旅游景点和博物馆、纪念馆均增加了免费讲解场次,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讲好兵团故事,弘扬兵团精神。
惠民演出精彩纷呈
10月1日,十四师四十七团军垦广场上人头攒动,兵团豫剧团带来的经典折子戏《抬花轿·梳妆》正在上演,一腔一韵令人拍案叫绝,一招一式尽展戏曲魅力。台上演员专业的表演、扎实细腻的演唱功底,将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台下戏迷目不转睛观看演出,随着台上角色的悲欢离合,深度融入传统戏曲的精彩故事当中。
文艺演出,好戏连台,连队社区,文化惠民……丰富的文化活动、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艺百花齐盛开,边疆处处闻弦歌。连日来,兵团各师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活动,职工群众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礼赞伟大祖国,在时代气韵中坚定文化自信。
9月30日晚,正值十师北屯市2025年“锦绣中华 月满北屯”水上大舞台文化活动收官之夜,美妙的音乐、绚丽的光影交织在一起,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而情景剧《一双棉鞋》成为整场活动的一大亮点。该作品以“传承兵团精神”为核心,通过时空交错的奇幻叙事,巧妙地串联起老一辈兵团人与新一代建设者之间的情感。
当舞台呈现出当年为修建南干渠,军垦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赤脚劳作的艰辛场景时,现场观众无不动容;而新一代建设者接过父辈“接力棒”的坚定身影,则生动诠释了兵团精神如何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活动特别设置了非遗技艺展示环节,火壶火龙表演与盒子灯表演接连登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炽热的火壶在表演者手中翻转腾跃,火星飞溅如流星坠落;精致的盒子灯次第点亮,传统技艺的魅力让观众惊叹连连。
文化精品供给丰富多样
国庆中秋假期,有人选择外出旅游,奔赴向往已久的“诗和远方”,有人则选择到图书馆与书为伴,在静谧舒适的环境中品味浓浓书香。
10月2日,四师可克达拉市图书馆照常开馆。在青少年阅读区,孩子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家长们也手捧书卷,在一旁陪伴着孩子,享受亲子共读的温馨与乐趣。
10月1日,杨牧诗馆正式开馆,迎来首批游客。该诗馆是艾青诗歌馆的“馆中馆”,主厅设置“青春杨牧”“边魂杨牧”“沧海杨牧”3个分区,由杨牧诗歌名段、100余张各个时期的照片、说明文字及名家评论语段组成,完整呈现了杨牧的生活与创作经历,成为石河子市新的诗歌文化地标。
在“青春杨牧”分区,游客们一起交流感悟杨牧赴疆初期的创作初心。在“边魂杨牧”分区,游客们细细阅览杨牧与同时期诗人作家的往来书信,感念其中的人文温度和文化氛围。在“沧海杨牧”分区,游客们则满怀对诗人的敬意,小声交流着杨牧当年的创作故事。
节日期间,兵团各地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推出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光彩。
10月2日,三师图木舒克市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以“唐王城遗址出土文物展”为契机,开展“月圆中秋,情系唐王城——文创月饼儿童手提包DIY”活动。活动以普及传统节日文化为核心,面向青少年学生,结合手提包装饰设计与月饼纹样讲解,将唐王城文物元素融入中秋主题创作,引导孩子们在亲自动手装饰手提包的过程中,理解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锦绣河山,红旗漫卷;文艺演出,好戏连台;商场景区,人潮涌动……兵团正以更丰富的文化活动、更高质量的文化精品供给,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