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天山筑长城 家国情意长
边疆稳,则国家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新疆考察,出席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疆稳定发展定向领航。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的新征程中。
当泛黄的信纸慢慢淡出日常,电子邮件的光标、短信的字符、微信的对话框,成了新的“鸿雁传书”。可那份藏在字句里的蓬勃朝气,融在叮咛中的家国牵挂,从未因载体更迭而减损分毫。
“建儿:是否迁回老家,我在此回复你,爸爸就在这边境线上守边到老。这里环境虽然恶劣,蚊子多得咬死牛,但祖国的边防总得有人守。如今政策好,团场变化翻天覆地,你小时候画的那张‘团场梦想图’,我还留着呢,现在这里比你画得还漂亮。过上了好日子,咱更要履行好义务,因为兵团人的根在这,魂也在这……”
2019年,十师一八一团职工于志庆给在陕西工作的儿子微信传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守边的坚定。
时代各有不同,使命一脉相承。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维稳戍边的薪火代代相传。
“姑姑,太行山油菜花开的时候,巴尔鲁克山的雪还未化完呢。我每天在边境线巡逻、训练、学习,过得很充实。”2024年冬,“孙龙珍民兵班”班长温童瑶通过电子邮件向远在山西的亲人讲述戍边生活。她写道:“有一种使命叫屯垦戍边,九师白杨市10多万人扎根边疆守边防,我也要在这里找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天山脚下,塔河岸边,改革创新大潮奔腾涌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开放新高地……党中央全力支持兵团发展,一批批西部计划志愿者、高校毕业生奔向山河深处。
“爸爸,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在团场时刻被感动着。退休职工陶承泾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但他从未提及。几年前,有关部门征集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物品时,他才拿出那枚军功章。陶老深藏功名,就是新疆的‘张富清’啊!在他的激励下,我丝毫不敢懈怠,成了业务小能手……”七师一二九团九连“两委”成员芮丽娜在微信中写道。
为家即是为国,为国即是为家,家国情怀凝聚在一封封家书中。曾任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的援疆医生吴红吉,珍藏着一封给儿子的信,信中写道:“还记得当年组织征求妈妈援疆意见时,你红着眼说:妈妈,援疆多么光荣,你放心去吧。在边疆,妈妈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技术队伍。你成长为让妈妈骄傲的孩子,妈妈也成为让你引以为豪的母亲……”
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一封信,却穿越时空,承载千钧之重,映照万里山河。每一封家书,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饱含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诠释着屯垦戍边的深刻内涵,见证着新疆和兵团的成长与辉煌。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与各族干部群众共绘美好未来。这是党中央对新疆深切关怀的真实写照,也是新时代边疆稳定繁荣篇章的生动谱续。
七十载,岁月为墨,山河作纸;七十载,家书为舟,载梦扬帆。下一封书信,正从昆仑雪峰、伊犁河谷、边境团场、南疆绿洲启程,抵达下一个春天……这些书信告诉世界:新疆和兵团的故事,还在继续;家书的情意,永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