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在身份“迷局”里见证不朽精神

日期:10-03
字号:
版面:第04版: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黄优 张凡

作家徐贵祥的长篇小说《英雄山》是一部以抗日战争和国共关系为宏大背景,深入探讨个体命运、身份认同与信仰抉择的厚重之作。小说通过精妙编织的双线叙事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讲述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个体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挣扎、蜕变,甚至以“错位”的身份最终汇入民族救亡的故事。

小说《英雄山》叙事的张力,得益于贯穿始终的“身份错位”设定。上部以凌云峰为主角,这位信仰坚定的红军骨干,因三条山战役的惨烈“牺牲”而流落敌营,为抗日大计忍辱负重顶替国民党军官楚大楚的身份。他在国共阵营间的“潜伏”,内心撕裂于对组织的忠诚与现实的束缚。“穿插”不仅是他的战术,更是他悲剧性命运的写照。上部结尾,他在一场战役中为掩护八路军身负重伤、生死未卜,留下身份是否回归的巨大悬念。下部则揭开了更复杂的身份谜团——国民党实施“借尸还魂”计划:特务学员易水寒(原名易晓岚)经过残酷训练,被塑造成“牺牲的红军团长凌云峰”,潜入红军内部。然而,感受到联合抗日时众人高涨的热情后,易水寒在执行刺杀任务“皇岗行动”中临阵倒戈救下红军首长文中戈——这既是计划的崩解,更是他个体觉醒的开始。从怯懦的特务工具人,到主动拥抱“凌云峰”的身份,易水寒在生死考验与思想斗争中完成了从 “假”到“真”的灵魂蜕变:他拒绝旧日阵营策反,坚定宣称“我喜欢成为凌云峰,我已经是了”,并在沧山战役中实质性地接过了凌云峰的精神旗帜。这一成长轨迹,恰是民族大义感召下个体自我救赎的典范。而小说至此也形成深刻错位:真英雄凌云峰背负国军身份牺牲,易水寒却以假凌云峰这个身份成了真八路。

可以说,小说《英雄山》不仅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同时还刻画了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人物,书中人物群像丰满立体,他们各自成长轨迹无不浸透着时代的烙印,彰显着乱世洪流中觉醒个体的抉择与自我的救赎。

被凌云峰顶替身份的楚大楚,在上部中只是一笔带过,而下部则揭示其身世,刻画出一位悲情英雄。楚大楚出身革命家庭,因误会加入国军,得知真相后自污降职避战,坚持不与红军为敌。抗战爆发,他的爱国热情被点燃,加入郭涵部队,运用红军方式训练由监狱犯人组成的“补充连”。在惨烈的沧山战役中,为掩护主力撤退,他率“补充连”死守麻雀岭,最终在麻雀岭壮烈牺牲。书中蓝旗这位女性人物的故事尤为动人,她从市井女贼被裹挟为特务,后来与楚大楚在乱世中结为夫妻。楚大楚牺牲后,她怀揣象征爱情与革命精神的怀表,经历了被诬陷、被暗杀的几重磨难,最终在爱国力量帮助下获救。她选择归隐乡野,守护着亡夫的遗志,完成了从冰冷的“工具人”到有情有义的守护者的转变与救赎。她的命运,是战争碾压下人性微光不灭的见证。当然,书中还描绘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诸如忠诚耿直的张有田,从国军俘虏蜕变为坚定革命者的何子非,始终怀疑却戏剧性“认证”了假凌云峰的乔东山等,都从不同侧面丰富了小说的表达层次,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复杂重塑。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英雄山》的创作超越了简单的二元对立,其核心主题直指超越“阵营”的民族精魂。在国家层面,国共特工协作锄奸、八路军为抗日大局忍让摩擦等情节,凸显了外敌入侵时“民族存亡优先”的准则;在精神层面,身份的伪造与错位从未阻断信仰的传递 ——真正的斗争精神与爱国情怀,始终在人物命运的交织中升华;在现实层面,小说既直面战争的残酷(审查冤屈、无名牺牲皆有展现),更礼赞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忠诚、勇气与牺牲,恰是乱世中救赎的底色。

当然,小说结构的巧妙构思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英雄山》上部留下多重悬念,如桃木匣子之谜、真假凌云峰、双重身份等,都在下部中一一巧妙呼应解答,结尾的处理充满历史的苍茫感和精神的升华——沧山更名为“英雄山”,建立纪念碑,铭记所有为拯救民族危亡而牺牲的英魂;易水寒功成名就,寿终正寝;凌云峰在一场战役中为国捐躯。这些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交代,更是对那段烽火岁月中所有英雄的祭奠与崇高致敬,历史终将铭记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坚定信仰,以鲜血缝合民族裂痕的灵魂。

总的来说,长篇小说《英雄山》是一部关于身份、信仰与民族大义的深刻寓言,通过凌云峰与易水寒两位关键性人物戏剧性交织的命运,以及蓝旗等众多人物形象的悲欢离合,展现了战争机器的冰冷无情与个体生命的灼热温度。在身份错位的迷局下,小说奏响的是一曲气壮山河的民族精神赞歌。而那座始终矗立于人世间的“英雄山”,正是对这种不朽精神和坚定信念最为永恒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