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日期:09-29
字号:
版面: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沈桂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我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才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兵团要深刻把握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的共有历史文化特征,开展正确的“五观”“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教育,不断提升主流思想舆论、中华文化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用正确的“五观”教育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以下简称“五观”)教育,是凝聚各族人民共同捍卫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础。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随后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教育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

兵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用正确的“五观”教育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筑牢反分裂的坚固思想长城。近现代中华民族发展进程表明,国外反华势力破坏中华民族团结统一、阻止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分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战略企图从来没有停止。要深刻认识民族领域的思想政治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职工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只有坚持不懈开展正确的“五观”教育,自觉把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根植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内心深处,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要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权责明晰、高效运转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守住民族领域意识形态阵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用正确的“五观”引导舆论,特别是占领学校课堂教育主阵地,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深刻认识国家好、民族好,兵团才会好,大家才会好,教育引导各族职工群众自觉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同时,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有效防止不良思想的渗透和传播,旗帜鲜明地反对“三股势力”,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为抵御各种分裂思想渗透构筑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深化“五个共同”教育,夯实各民族共有历史文化记忆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以下简称“五个共同”)。兵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承担讲好“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夯实各民族共有历史文化记忆的教育任务。

“五个共同”建构的叙事体系,是唤起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历史文化记忆、让“爱我中华”深植血脉深处的重要载体,更是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精神和文化资源。新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这里团结互助,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兵团开展中华民族发展史教育,要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历史教育、文化展示、主题展览等形式,挖掘古代边疆各族人民与中原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团结统一的历史传统,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深刻理解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要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不仅体现在各民族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的历史岁月里,更体现在近现代以来,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的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这些辉煌的历史已深深融入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讲好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论述,包括“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等内容。这些论述的核心要旨是: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共同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感。兵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中华文化认同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根脉,增进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要讲好各民族共同创造灿烂中华文化的故事。中国历代中央政权都将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理新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西汉统一西域后,汉语言文字开始推行,自此通行新疆地区,从未中断。儒家思想对西域影响深远,至唐代儒家经典已广为流传,吐鲁番出土了大量《诗经》《尚书》《礼记》《论语》等写本残卷。中原典章制度在新疆实施,包括周礼在内的中华制度文化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大清律例》得到广泛运用。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新疆各族群众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各民族国家认同达到新的高度。新疆各民族文化从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印记,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要讲好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成就中华文化共同性的故事。讲好中华文明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本所在;讲清楚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历史规律,是从多元走向一体、从“满天星斗”向“重瓣花朵”凝聚的过程,是中原与边疆、农耕与游牧等多元文化不断交流交融、相互滋养、共同缔造的结果;讲清楚新疆和兵团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注入了独特活力。

要协同推进理论研究、宣传阐释、文化教育、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承载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职工群众生活,引导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深刻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根植于、融汇于中华文化。要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以语言文字的相通促进各民族心灵相通。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要挖掘阐释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和人物形象,揭示好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中华文化浸润的社会氛围。要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交融,让承载着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凝结着共同智慧与情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融入职工群众生活。要精心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讴歌民族团结、展现兵团奋斗、反映时代气象的文艺精品;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戏曲进连队”“非遗传承进校园”“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活动,生动展现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历史场景。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书画摄影展、手工艺大赛、美食文化节等活动,搭建各民族共娱共乐、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文化互鉴的广阔平台,让各族职工群众在共同的文化体验、共同的节日氛围中,真切感受到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根植内心深处。

要发扬兵团优良传统,弘扬兵团精神,讲好兵团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故事。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要深入开展兵团精神研究阐释工程,深刻阐释“热爱祖国”是灵魂,“无私奉献”是本色,“艰苦创业”是精髓,“开拓进取”是品格;要大力宣传兵团在开发建设边疆、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中建立的彪炳史册的功勋;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新时代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和感人至深的事迹。通过报告会、巡回宣讲、事迹展览、出版丛书、创作文艺作品、拍摄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兵团人忠诚担当、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深入挖掘兵团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赋予其新的时代光芒,使其成为激励兵团人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添独特而闪亮的兵团印记。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北京)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疆博物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话语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23VXJ005)】

【本专栏由兵团日报社、新疆日报社(新疆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