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深耕果园育“甜蜜”

日期:09-27
字号:
版面:第03版:经济观察       上一篇    下一篇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魏承亿

9月17日,走进二师二二三团园二连职工赵国蓉的苹果园里,记者看见一颗颗红富士苹果裹着果袋,个头较大。赵国蓉正和丈夫刘照奎在园子里查看,指尖拂过饱满的果实,夫妻俩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今年的嘎啦苹果卖得俏,估计红富士苹果也差不了!这30多亩果园,就是我们的‘致富园’。”赵国蓉乐呵呵地说道。

“当时就听说咱二二三团的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这可是块‘金字招牌’。”赵国蓉回忆道。12年前,夫妻俩对种果树一窍不通,看着别人家的果树结果多、果子品质好,心里既羡慕又着急。为了学好技术,他们白天“泡”在果园里向老果农学习操作方法,晚上翻看团场发放的种植手册,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农业技术员问,渐渐地提高了种植技术水平。

之后,赵国蓉夫妇逐步扩大果园规模,种植技术也愈发娴熟。如今,在他们的果园里,30亩红富士苹果占据了“主力”,3亩嘎拉苹果作为早熟品种“打头阵”,形成了“早熟、中熟、晚熟搭配”的种植格局。“嘎拉苹果成熟早,能够和红富士苹果错时上市,可以先挣一部分钱,为红富士苹果销售打下基础。”赵国蓉蹲下身,拨开树下的落叶,露出松软的土壤,“这都是多年精细化管理的结果。”

在赵国蓉看来,苹果品质的根基在“管”,而管理的关键在于细节。每年春季果树萌芽前,夫妻俩的重点任务是拉枝修剪:“枝条得拉到合适的角度,既保证通风透光,又能让养分集中供给果实。”她指着一根枝条介绍,过去不懂修剪,枝条长得杂乱,果实又小又酸;现在每根枝条的角度都按标准控制,阳光能穿透整个树冠,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都更均匀。

疏花疏果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另一道“关键工序”。每年苹果花期,赵国蓉都会戴着手套穿梭在花丛中,小心翼翼地疏掉多余的花芽。她算了一笔账,虽然每亩地会疏掉一部分花果,但留下来的果实单果却能长得又大又好,这样价格也会高,综合算下来反而更划算。

每年秋冬季节,夫妻俩都会提前储备羊粪等有机肥,经过发酵腐熟后埋入果园。“化肥见效快,但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结出的苹果口感更清甜,这是客商认可我家苹果的原因。”刘照奎说,配合团场推广的种植技术和滴灌系统,水肥能精准输送到每棵果树的根系,这样不仅能节水,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既省工又高效。

前段时间,赵国蓉夫妇种植的嘎拉苹果收获了,虽然受天气影响,总产量不到3吨,但价格却比去年高出不少。“去年每公斤售价4至5元,今年售价6元,感觉还不错。”赵国蓉高兴地说。

眼下,红富士苹果的管理已进入“冲刺阶段”。赵国蓉夫妇每天都会到果园里查看苹果的完好情况。“再过几天就要拆袋了,让果实接受阳光照射着色,这样摘下来的苹果才能个个透红。”刘照奎说,今年受天气影响,红富士苹果预计总产量比去年少一些,但从目前客商的询价情况看,价格能比去年每公斤高出1到2元,总体上还算不错。

“现在,我们团越来越重视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开展技术培训,还引进了电商直播团队帮着宣传,我们更得把苹果树种好,提升苹果品质,打响团场的苹果品牌。”赵国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