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9月18日拍摄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无人机照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达西村曾经是“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贫瘠之地,如今,经过各族人民群众不懈努力,达西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建立直播基地、壮大集体经济,让达西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南疆第一村”。2024年,达西村集体收入达到230.5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92万元。 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
9月17日,客人们在餐后跳舞。好交朋友的马大姐名叫马秀花,今年60岁,是土生土长的塔城人。马大姐和丈夫一起在家乡的小院里一砖一瓦盖起了名为“朋友庄园”的农家乐,每天在这里招呼着各地往来的朋友。亲朋好友拉着家常,品尝着马大姐的拿手菜和小院里结的新鲜水果。在新疆,五十六个民族早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书写着火红甜蜜的日子。忙人马大姐的小院,也将迎来更多不同民族的朋友来此相聚。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新疆尉犁县境内的塔里木河南岸防沙治沙区的罗布麻种植区(左)和固沙草方格(右)(无人机照片,9月20日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当地通过发展罗布麻产业,“管寸草不生的沙漠要土地”,实现人进沙退、增收致富,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新路。当地建设罗布麻产业园,推动罗布麻在纺织、保健品等产业应用,带动当地1000余人就业增收。新华社记者 陈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