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苟汇敏 通讯员 赵倩
9月17日,九师团结农场二连“90后”职工任晓慧的林果大棚里,饱满的无花果缀满枝头、散发出清甜香气。任晓慧一边为顾客采摘无花果,一边笑着分享“大棚种植故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我们种植了无花果、猕猴桃、血桃、八月瓜、李子、脆枣、甘蔗、生姜,还试种了一些药材,目前无花果和李子、脆枣已经上市了。”任晓慧介绍道。
2017年,27岁的任晓慧成为团结农场新职工。陌生的大棚种植与多变的气候,成了她面前的两道难题。“当时除了自己想办法,上网查资料、去别处实地考察外,更离不开团场、连队的指导和身边种植户及家人的帮助与支持。”任晓慧回忆说。
依托团场紧邻额敏城区的经济优势,任晓慧决心告别传统模式,走“绿色无公害”的特色种植道路。
任晓慧多次赴外地考察调研,发现塔城地区无花果种植少、市场潜力大。凭借着一股敢闯敢试的劲头,她立刻联系广西的朋友,引进10棵无花果树苗进行试种。
任晓慧把每一棵树苗都当作“宝贝”,每天泡在大棚里,反复琢磨控温、浇水、施肥等技术要领。为掌握特色林果种植技术,她一边在手机里刷网络种植教程,一边主动登门请教林果专家,把专业知识一点点转化为棚里的实操经验。
如今,当年的10棵试种树苗已发展成300多棵的连片无花果树,每年7月至12月持续挂果上市。这些出自任晓慧特色林果大棚的无花果,因个大饱满、汁甜肉厚,且全程遵循绿色有机种植标准,刚一亮相就成了供不应求的“香饽饽”,每公斤售价80元,昔日的蔬菜棚彻底成了丰产增收的“黄金棚”。
尝到甜头的任晓慧并未停下脚步,她深知“单一品种难抗风险,多元发展才有奔头”。近年来,她先后引进猕猴桃、血桃、甘蔗等十几个果蔬品种,历经多次试验均成功挂果;她还尝试药材种植,在大棚里实现了“一棚多品、四季有收”的立体种植格局。
“我们团场离朝阳新区和额敏县比较近,前来采摘的人很多。”任晓慧笑着说道。随着特色果蔬的种植,这里也悄然搭上了乡村旅游的“快车道”。越来越多的游客循着果香走进团场,在田间感受田园风光,在农事体验中重拾乡土乐趣,特色种植与乡村旅游在此形成了共振与双赢。
敢想敢干的任晓慧看准了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不断探索新思路,紧跟农旅融合趋势,将大棚变为“采摘乐园”,推出并开展“认领一颗种子”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到作物生长的全过程。既能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又可以拓宽增收渠道。
“每逢采摘季,团场周边游客众多,最多一天能接待上百人。”任晓慧一边给游客装果篮,一边笑着说,“大棚有烟火,日子有奔头!如今的棚里不仅长着果蔬,更藏着热热闹闹的生活气息,这是单纯种蔬菜时从未有过的光景。”
“如今生活和学习压力大,周末带孩子就近采摘,既能吃到新鲜果蔬,又能放松身心,真是一举两得。”带孩子采摘冬枣的塔城游客邓芸说。
“光有好产品还不够,得让更多人知道,打出好名声。”近两年,任晓慧开始接触自媒体,通过网络直播展示果蔬的生长环境和种植过程。网友线上下单、线下采摘或配送,老顾客主动转发宣传,新顾客慕名而来。
“政策有保障、科技有支撑,我们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任晓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里充满了信心和憧憬,“今年的桃子预计产量较往年增长20%,收入有望再创新高。”
如今,任晓慧的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6座棚,今年种植的果蔬产量预计比往年增长20%。
为吸引游客,团结农场锚定“设施农业提质、特色产业增效”目标,在保障常规蔬菜供应的同时,引导职工发展特色种植,构建“特色瓜果+旅游采摘”的产业格局。农场每年举办采摘节、丰收节等活动,吸引上万游客采摘果蔬、享受田园之乐。农场还开展农业科普亲子体验活动,展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统计显示,乡村采摘旅游收入占种植户总收入35%—40%,实现了“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丰收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