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
在兵团能源事业的发展历程中,红山嘴电厂轰鸣的水轮机与戈壁滩上矗立的输电铁塔,共同见证了兵团电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奋进之路。而中新建电力集团天富能源红山嘴电厂的高技能专家齐文凯,正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之一。
从一名学徒,到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员,再到疆内顶尖的水轮发电机组装配专家,齐文凯三十一年如一日,扎根水电项目一线。他的职业生涯,不仅是一部个人奋斗史,更是兵团电力从“艰苦起步”到“技术突围”历程的生动缩影。
1994年,齐文凯背着帆布工具包走进红山嘴电厂。那时的兵团水电仍处于“人海战术”的阶段,水轮机组检修缺乏精密仪器,更多依靠老师傅的经验与直觉。常常有20多人连续数日围着机组忙碌,油污渗透工装,洗也洗不干净。在这样的环境中,齐文凯立下“让水轮机转得更稳”的决心。他利用废弃零件反复进行预装实验,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了300多个关键点位,最终将装配误差从0.25毫米控制到02毫米。这一突破,让兵团水电机组装配技术首次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机组稳定并网的那一刻,电厂的老师傅拍着齐文凯肩膀说:“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到极致。”这句话,成了齐文凯恪守至今的信念。
齐文凯也在工作中充分展现“跨界思维”,不断突破专业壁垒。在一次机组大修工作中,面对调速器阀卡这一涉及机械与液压两个领域的器件,他主动请缨,抱着液压原理教材在机组旁工作了三天三夜,绘制出20余张改进草图。由他提出的“调速器综合检修流程”,以精准测量调整取代了复杂零件更换,不仅大幅缩短了检修时间,更使设备故障率下降了70%。这一方法后来被纳入行业检修规程,成为兵团水电技术对外输出的重要成果。
2021年,“齐文凯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以来,累计攻克了50多项技术难题:解决调速器油泵频繁启动问题,年节电20万千瓦时;研发转子动平衡新工艺,机组大修周期延长30%……这些成果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更为可贵的是,一批批技术骨干从该工作室走出,走进兵团各水电站,让“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广泛传承。
从红山嘴电厂的首台机组到如今智能化电力网络,齐文凯与兵团电力事业共同走过的三十一年,是一部以坚守写就的发展史。正如他常对徒弟说的:“水轮机转得越久,越能沉淀力量;兵团人守得越久,越懂得这片土地的期待。”在那持续向前的电流中,流淌着一代代兵团电力人“择一事、终一生”的赤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