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着力建设具有兵团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日期:09-15
字号:
版面:第07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徐永明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兵团党委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因地制宜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具有兵团特色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推进兵团城市高质量发展,是兵团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更好履行职责使命、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的现实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

优化城市体系,筑牢协调发展根基。城市体系是城市发展的“骨架”,科学合理的布局能释放最大发展效能。兵团需立足“一环两带三中心”格局,强化区域协同。一方面,深化兵地融合互嵌、同城共建,主动对接地方城市规划,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享共用,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兵地一盘棋”发展格局。例如,在交通网络建设上,统筹规划兵团城市与地方城市的公路、铁路、航空线路,提升区域通达性;在公共服务上,推动教育、医疗资源跨区域合作,让各族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推动不同规模城市差异化发展。中心城市要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聚焦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中小城市和团镇要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如依托农业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围绕生态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形成“大中小城市联动、功能互补”的发展局面。

激活创新动能,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兵团城市需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破解产业基础薄弱、动能不足的问题。一是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需聚焦空间格局优化、科创能力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入驻,打造创新“孵化器”。同时,科学赋予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让开发区轻装上阵抓发展。二是培育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针对兵团特色产业,如农业、纺织业、装备制造业等,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三是优化创新环境,出台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兵团创业就业,为创新发展注入“活水”。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宜居城市,需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补齐民生短板。在住房保障上,增加“好房子”供给,既要建设符合职工群众需求的普通商品房,也要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同时注重住房品质提升,优化小区环境、配套设施。在公共服务上,推动优质均衡发展,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优化资源布局,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例如,在教育方面,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提升基层教育质量;在医疗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要注重城市细节优化,完善步行道、自行车道建设,增加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提升职工群众生活的便捷性与幸福感。

坚守生态底线,建设绿色低碳美丽城市。良好生态环境是城市的“底色”,也是职工群众的共同期盼。兵团城市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一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园区、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风能等,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减少碳排放。科学合理推进城市绿化,注重选用本土树种,避免盲目引进外来树种,着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景观,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宜居品质。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城市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连接。

筑牢安全屏障,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推动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不仅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兵团城市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和房屋安全管理,全面排查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风险隐患,对年久失修的设施建立改造升级台账清单,及时维护更新,确保城市“生命线”安全。二是强化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应急演练实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针对兵团城市可能遭遇的自然灾害,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与系统,统筹建设应急避难场所,足额储备应急物资,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加强社会治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厚植文化底蕴,塑造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兵团城市需彰显独特文化魅力,培育现代城市文明。一方面,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宣传教育,通过建设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广场等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兵团故事,增强职工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塑造兵团特色城市风貌,将军垦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例如,在建筑风格、街道命名、城市雕塑等方面体现军垦特色,传承好兵团精神,让兵团文化成为城市的鲜明标识。进一步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赛事等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提升职工群众文化素养与文明素养,着力营造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深化改革赋能,打造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智慧化是城市治理的趋势。兵团城市需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治理效能。一方面,健全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和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让社区成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例如,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及时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居民议事制度,鼓励职工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提升职工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城市资源,构建“城市大脑”,实现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智慧化升级。例如,通过智慧交通系统缓解交通拥堵,借助智慧医疗平台实现远程诊疗,让职工群众享受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打破数据壁垒,推动各部门数据共享,提升城市治理精准性和科学性。

(作者单位:十三师党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