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庐
一件缝了296块补丁的军大衣,一把用炮弹皮做成的坎土曼,一组还原1949年沙海老兵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情景的浮雕……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
近年来,兵团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课内容,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立足新时代新使命,兵团还需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思政课的魅力源于深厚的学理支撑。青少年学生的活动轨迹大多限于从家门到校门,主要以“指尖划屏”等方式获取社会信息,缺少直接接触社会、深入了解现实的机会。立足这一实际,我们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用好兵团精神宝贵财富和红色资源,以感人事迹点燃青春梦想,通过鲜活的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要在思政课堂上讲好“四史”,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将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生动实践融入思政教育,促进各族师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实践中,可以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工矿企业,开展“重走沙海老兵路”“我为祖国守边关”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报国信念,在赓续红色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
教育是强国之基、民族复兴之基。要把思政课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就要结合时代特点,多主体密切合作、多方面协同发力,以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精准匹配、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进一步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更好履行兵团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