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协同联动、团结协作,新星市与哈密市以深度融合共促发展,形成了兵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格局。三塘湖—淖毛湖风区的风机连线成片,东南部风区15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光伏项目连片铺开……风电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9月11日,在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6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工人忙着进行叶片合模、打磨。作为兵团唯一的风电叶片制造企业,这家公司生产的产品不仅供应本地,更通过哈密市的物流通道远销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地,2024年实现产值2.33亿元。
在哈密红星重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该公司副总经理毛荣雨向记者介绍:“公司生产的塔筒主要销往本地和木垒、达坂城等地。今年承接订单总量达8.55万吨,订单生产已经排到了2026年年初,产量达到建厂以来的最高峰。”
这一“叶”一“筒”的背后,是新星市与哈密市装备制造集群形成多元互补,共同构建“风光储氢制用”全产业链条的生动实践。
兵地协同发展的成效,最终化作经济、生态、民生“三重红利”。截至今年8月底,新星市与哈密市两地共培育新能源企业90家,总装机400万千瓦(含光伏、储能等综合能源系统),年发电量超115亿千瓦时,绿电占比突破45%,为铝基、镁基等重大产业项目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电力,推动了“能源—工业”耦合发展。
如今,在哈密兵地融合大道旁,新能源装备运输专线将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产品的运输时间从3天缩短至1天,带动800余人就业;联合电力调度系统有力解决了夏季高峰期用电紧张问题,让居民、企业用上了“稳定电、绿色电”。
携手同心 共赴千亿集群“绿色之约”
近年来,新星市与哈密市以兵地协同发展新能源产业为路径,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着力构建以风电、光伏为核心,氢能、储能为支撑的绿色能源体系,合力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促进绿氢规模化应用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共同将哈密建设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重要枢纽和西北地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哈密市始终立足于服务国家‘双碳’目标和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以兵地协同重塑新能源发展优势。我们统筹推动兵地新能源资源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一体规划,牵头打通跨区域输电通道、产业配套等关键堵点,构建‘风光储氢+装备制造’兵地产业协同生态,全力打造兵地协同发展新能源高地。”哈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科科长姬超介绍。
未来,新星市与哈密市将以“双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为共同目标,深化兵地协同布局,同步推进兵团新能源离网制氢示范工程,构建“风光水火氢储”六位一体综合能源体系,推动绿氢在重卡、化工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力争2026年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开发模式多样、消纳场景多元、运行经济高效”的高比例新能源开发消纳标杆。
夕阳西下,十三间房风区的风机仍在转动,叶片在余晖中划出金色弧线。从戈壁荒滩到“绿电高地”,新星市与哈密市着力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双城记”仍在续写新的篇章。当绿电点亮万家灯火、驱动产业升级,这一以“共”为笔、以“协”为墨,在国家新能源战略布局中书写的兵地融合发展的生动篇章,不仅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样本,更是新时代兵地同心共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