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胡杨饮甘露 沙海展新颜

日期:09-11
字号:
版面:第08版:民生连线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13日,在生态输水滋养下,一师三团辖区临近沙漠的胡杨林郁郁葱葱。阿迪力·艾尼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通讯员 冯斌 王芳芳

初秋时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缘,一师三团46万亩胡杨林迎来生态输水的关键期。正午的阳光下,新挖的浅沟蜿蜒通向沙漠深处,喀什噶尔河的河水顺势流淌,滋润着干涸的林地。47岁的三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工作人员张晓兵,正指挥机械修整沟沿。不远处,工人们扛着工具穿梭林间,偶有麻雀从胡杨枝头扑腾而起,为这片林区增添了几分生机。

“能让水顺利流到沙漠腹地,背后是持续多年的努力。”张晓兵直起身,拍掉手上的细沙对记者说,“十年前,这里风沙肆虐,胡杨大面积枯死。如今通过生态输水,林子绿了,鸟儿回来了。截至目前,已灌溉20多万亩,月底前要实现应灌尽灌,让每棵胡杨都喝上‘救命水’。”

在胡杨林深处,护林员司艾利正在开展胡杨种子补种工作。他指着一株株新冒出的幼苗说:“这些都是我们播下的种子萌发的。”自2022年三团首次实施生态输水以来,胡杨生长状况明显改善。

司艾利说:“现在小胡杨发芽了,红柳、梭梭也长起来了,林间逐渐恢复了生机。”

守绿更要扩绿。今年春天,一师阿拉尔市与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在十团、十一团、十四团风沙前沿和盐碱地规模化种植5000亩“绿洲一号”芦竹。如今,十团片区4月栽下的芦竹苗,平均株高已超过1.7米,枝干粗壮、根系牢牢扎进沙土。

“芦竹的须根能长到1米以上,是防沙固土的‘利器’。”新疆两山生态治理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部部长杨尚坤说。为了让芦竹顺利成活,团队曾连续三天三夜值守观察,攻克幼苗枯萎的难题。今年7月试验培育的首批组培苗长势良好,为后续扩种打下了基础。

林草丰茂,水鸟翩飞。如今在一师阿拉尔市的湿地,清晨常能看到灰鹤、白鹭等鸟类嬉戏的身影。一师阿拉尔市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官跃志说:“现在湿地面积已达14万余亩,辖区内陆生野生动物有2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一师阿拉尔市森林资源总量已达201万余亩,草原84万余亩,湿地14万余亩。沉甸甸的绿色答卷,是建设者们用汗水书写的成果,更是生态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夕阳下,胡杨林披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光辉。孩子们在林间嬉戏,不远处,职工群众驻足远眺,望着不断向沙漠延伸的绿洲,脸上满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