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用热爱“酿”出中国好味道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06版:科技·人物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新玲(右二)在实验室做实验(资料图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彤彤

9月1日,在新疆天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菌种实验室里,菌种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李新玲正盯着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菌落,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在她的眼中,这些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命,并非冰冷的实验对象,而是决定一杯酸奶风味、一罐奶啤口感的关键因素。

30多年来,这位一直坚持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凭着热爱和执着孜孜不倦地从新疆传统发酵美食中寻找、筛选、培育着一株株珍贵的菌种,最终将它们成功送入现代化生产线,成就了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润乳业”)一个个明星产品,也引领了中国发酵乳制品行业的创新风潮。

一切的故事,始于李新玲对新疆传统发酵乳制品的痴迷与好奇心。

“牧民家的酸奶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独特的香味?味道为什么每家都不一样?”带着这些最朴素的问题,2004年,她和团队成员开始深入南北疆的牧区、乡村,收集各式各样的传统发酵乳样本,寻找揭示传统发酵乳制品与众不同的真相。

回到实验室,便是繁琐的分离、纯化、鉴定和筛选工作。成百上千的样本,数以万计的菌株……这是一场与耐心和细心的较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代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在兵团科技局的支持下,天润乳业成功建立起新疆首个乳制品发酵菌种资源库,收藏了包括乳杆菌、乳球菌、明串珠菌、酵母菌等在内的数十种上千株菌株。

更令人兴奋的是,在一次次探寻中,她和团队在国内乳品中发现了多个未命名的新菌株!这一发现,为中国乳业微生物菌种库增添了独特的“新疆印记”,也为后续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每一株菌种都有独特的风味和功能,它们是新疆乳品最珍贵的财富。”李新玲说。

在新疆的传统饮食中,奶啤是一种深受喜爱的发酵饮品——既有牛奶的醇厚,又有二氧化碳气泡的清爽和杀口感。但在2010年之前,奶啤只能靠家庭手工制作,无法工业化生产。“如何让新疆奶啤实现工业化,走出新疆、走向全国?”带着这个想法,李新玲牵头《奶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向这一行业难题发起挑战。

项目启动之初,最大的瓶颈是菌种。李新玲团队从采集的传统发酵样品中,分离出上百株酵母菌,逐一测试其发酵性能。“我们需要的酵母,既要能高效发酵乳糖,产生愉悦风味,又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严苛条件。”经过近一年筛选,一株编号为“A3”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脱颖而出——它发酵乳糖效率高,能产生独特的果香与乳香,正是制作奶啤的理想菌种。

然而,工业化之路坎坷重重。蛋白沉淀、脂肪上浮、风味不稳定……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李新玲没有退缩,她通过建立液体菌种制备及发酵新工艺,完美解决了这些技术瓶颈。最终,一款不使用香精、不填充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靠自然发酵产生充沛气泡、口感独特、醇香爽口的创新饮品——“天润奶啤”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乳饮的认知,开启了工业化发酵乳制品应用酵母菌的先河,填补了国内外乳制品行业领域的空白。《一种优质酵母菌及其奶啤饮料的制备》专利获得了国家专利优秀奖。

当奶啤在规模化生产中出现产粘、发酵失败倒罐等质量问题,险些造成奶啤产品夭折时,李新玲又继续寻找“帮手”,发现了一株能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优势互补的酿酒酵母TR2。通过菌种复配和工艺优化,彻底避免了奶啤因发酵过程失败而产生质量事故,并申请了防止污染产粘的快速检测专利方法,最终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奶啤规模化生产,使天润奶啤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

要实现奶啤的跨地区大规模生产和长远发展,必须攻克发酵菌剂制备这一核心难题。李新玲回忆,当时,企业依赖单一液体菌种,不仅生产过程繁琐、易污染,且对异地建厂扩张极其不利。于是,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菌株的生长代谢规律,攻克了高密度发酵和冷冻干燥保护技术,成功实现了专利菌株的冻干粉剂化生产。她率先在国内外提出奶啤专用菌株、菌种制备技术标准,完成本单位菌种制备技术升级,为奶啤跨地区大规模生产菌种应用奠定了基础,为中国乳业走自主创新道路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培养更多技术人才,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在科研攻关的同时,李新玲始终不忘传艺育人。

作为兵团首批“乳品研发”国家级技能大师,30年间,李新玲培训技术人员、行业职工、实习生超过3000人次,为新疆乳业培养了20多名高技能人才,如今他们已成为新疆乳企的技术骨干,在不同的岗位为行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如今,已年过六旬的李新玲依然活跃在实验室和生产一线。“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的助力,是时代的红利和企业提供的平台让我完成了当初的心愿,只要企业需要我,行业发展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坚守下去。”李新玲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让更多新疆特色乳品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人爱上“新疆好风味”“中国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