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中昱,是铁门关市华山二中的一名学生。
我与散打的缘分,得从一次偶遇说起。有一天,一位散打教练来我妈妈的理发店里理发,目光落在一旁的我身上。他打量片刻后对我妈妈说:“这孩子有劲儿,要不要试试散打?”教练的话让我既惊讶,又心动。
那时的我着迷于跆拳道,却也对散打充满好奇。家人鼓励我去试试,没想到一试,我便再也放不下了。从跆拳道的套路到散打的实战,我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赛场上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认输的劲头,成了我比赛时的坚定信念。
散打不是一项轻松的运动。每天8时,我就要沿着训练基地外的道路跑上一个小时进行热身训练,回到基地时,汗水已经浸透运动服。随后,高强度的训练就开始了,踢靶的声音、喘息的声音成了我最熟悉的背景音。
下午的“对打”,是一天训练中最“硬核”的环节。拳套碰撞的闷响里,藏着无数次的攻防转换。有时候,浑身的肌肉都已经酸痛不已,可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再出一拳,再踢一脚。到了晚上,力量训练更是对意志的考验,我绑着沙袋跑步时,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却还要咬着牙往前冲。
今年7月25日,我参加了在一师阿拉尔市举办的兵团第二十届青少年运动会散打比赛,那场“战役”令我难忘。在四进二的半决赛上,第一局我打得顺风顺水,那种畅快的感觉让我几乎感觉不到疲惫。可到了第二局,力气却好像被抽走了一样,怎么也使不出来,步伐沉重得跳不起来,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在喊:“要输了。”
教练在场边的嘶吼声穿透赛场的嘈杂声:“稳住节奏!”我咬着牙照做,却在第三局被对手一脚踹倒在地。我趴在地上的那一刻,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么怕输。可当我挣扎着站起来时,看着对手同样疲惫的样子,突然就释怀了。
我拼到了最后一秒,虽然没能晋级决赛,可站在领奖台上接过第三名奖牌时,突然明白:输并不可怕,放弃才可怕。那场比赛后,我好像突然长大了,不再执着于胜负,而是更享受每一次出拳时的专注。
有人问我,训练这么苦,有没有受过伤?其实只要足够专注,就能避开很多危险。我见过队友流着鼻血继续比赛和有人忍着骨裂的痛完成比赛的样子,他们让我知道,散打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勇气的比拼。
教练常对我们说:“现在流的汗,会让场上流的血更少。”每当累到要瘫坐在地上时,想起这句话,我就会重新站起来继续训练。更重要的是父母无声的支持,给了我一往无前的底气。
从第一次戴上拳套的好奇到如今第十次站在赛场的笃定,散打教会我的,从来不仅是拳脚功夫,更是我在累到极致时,依然愿意抬起腿的坚持,也让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未来的路还长,拳套或许会磨旧,伤口随着时间也会愈合,但我对散打的热爱,始终如一。
(王中昱 口述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嘉成 通讯员 王娟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