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生命与生活的双重交响

日期:09-05
字号:
版面:第08版:绿洲周末       上一篇    下一篇

●郭园

《风中的故事》是刘奔海新近出版的一部小说集,选取了作者20年来创作的短篇小说、小小说、寓言小说共50余篇。这部小说集既是刘奔海写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他对过往生活足迹的捡拾和梳理。家乡的祖辈、亲人、友人以及故土的人事风物,光阴年轮中的记忆都成为他写作的对象,他笔下聚焦的物象、眼中凝望的景象,成为他创作的不竭动力之源。无疑,故乡、亲缘、基因构成了他生活的脉络和生命的经纬,也为他带来无限的勇气和毅力。

刘奔海的写作扎根于故土,再延展伸长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不论何种样式的写作、何种形貌的构造,都反映着他生命的侧面和棱角,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那些作品中的欢喜悲戚、辛酸苦辣所折射的不仅是作者的切身感受,还有读者的心理认同、精神体会。显然,刘奔海的写作是关于生命、生活的体验和领悟,是关于记忆的铭刻和凝固,也是对真我的寻回,对真实生活的摄取和留影,对生命境界、人生滋味的品尝和咂摸。

这部小说集中的作品,不论虚构或者现实,作者的写作皆立足于自我的生活体验、生命经验和情感经历。那些人物、事物和景物从作者的笔尖滑落,它们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又从作者的生活圈层中跳脱而出,折射出作者、读者共同共通的生命体验和广泛的情感性认同。

刘奔海的写作以情串联,用爱编织。他用质朴平实的笔墨将那些关于亲人、友人的故事一一记录,娓娓道来。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一位天涯游子的悔恨和愧疚;在母亲对儿子生日的记起和忘记之间,体会到母爱的平凡和伟大;在一棵枣树的故事中,感受到奶奶的慈爱和善意的传承……这些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是他的所见所得,所思所感。回味着旧时的故事,抚触着时光的脉络和纹理,作者仿佛在记忆的轮回倒转中,穿越时光隧道,回到那时那地。突破时间的线性和生命、生活共时性的局限,重又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焕发着全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这是生命个体对生活的真心、真情与真意,这是作者朝向时间、空间的完全敞开和奔赴,也是生命的恣意张扬,尽情释放。那些旧时光中的往事总有“我”的影子,因而作者的写作是立足“我”的记忆和回忆的,这是他对生活的打捞,对自我形貌的勾勒和定格。例如他在《你查过字典吗》一文中,通过自己教学的真实事件展现出“我”从傲慢盲从到谦虚谨慎的转变。眼高手低的心态,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作者选择将自身的经历写成故事,不仅警示自己,也启迪启发着读者。

在《爱怕来不及》《妈妈的味道》等一系列文章中,作者都立足真实事件,给人以警醒和深思,读来有恍然大悟之感,让读者跟着作者的叙述,一层层剥开生命的迷离,驱散生命的暗影。《爱怕来不及》以老年人的养老困境现身说法,述说着“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生命悲伤与忧愁,企图唤起大众敬老爱老意识的觉醒;《妈妈的味道》则通过留守儿童的坎坷遭遇阐明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渴望,从侧面呼唤着人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此外,这部小说集中收录的5篇寓言小说,通俗易懂,主题鲜明。《一个猎人的教训》告诉人们身处困境时需要冷静思考,伺机而动;《一只水羚的悲剧》教会大家依靠自己才最为可靠;《一棵长在悬崖上的树》演绎着生命的依附和独立,展现出艰苦环境和舒适环境对生命作用的多重性;《雨林人生》告诉我们在逆境中磨炼意志,在顺境中厚积薄发……这些故事有着引导和启迪思想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构建和塑造人们的精神与灵魂。不难看出,刘奔海的写作富含哲理、明白晓畅,他善于用简单通俗的语言表达普遍的生活哲学、生命道理。这样的写作决定了其作品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场域,适合各个年龄段读者阅读。

这部小说集中那些“我”与亲人之间的生活过往、情感碰撞,那些爱的寻觅、遮掩和表达,那些立足于真实当下的目之所及、心之所感,那些生命的哲思以及对岁月的感怀……都成为作者走进生活、走近生命的桥梁,成为他抒发情绪、情感和情思的媒介,也成为他体悟生活、感悟生命的最佳方式。虽然这是一部小说集,却有着散文的影子,就像我们的人生,时而蓝天白云,时而暴雨如注,时而欢欣幸福,时而艰难困苦。我们的人生也像一篇篇散文、一部部小说,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笑泪交织间品味生活的千般滋味,在小说的故事性和散文的散漫性之间走向自我的充实和丰盈。

刘奔海的写作是情感性写作,也是回忆性抽离,那些文字、句段和篇幅都是他对过往日子的捕捞,对生命路径的拓印,对真实情感的打碎复拼合。回望来路,在那些欢喜的日子,悲伤的日子,光明灿烂的日子,晦暗幽深的日子里,有文字陪伴着他,为他记录生活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