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返乡创业 助农增收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第05版:美好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王留勤在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摆放展品(资料图片)。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王云鹏 摄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嘉成

“这批蟠桃要发往浙江,大家现在快点包装。”8月27日,在二师三十六团的新疆东方米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蟠桃种植基地内,合作社社长王留勤的声音格外响亮,她正组织社员们忙着采摘打包蟠桃,这些新鲜的水果即将发往疆外。

2016年6月,26岁的王留勤因伤回到三十六团休养。那时的她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家乡滞销的农产品,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三十六团有着独特的光热资源、昼夜温差大和无霜期长,孕育出的黑枸杞花青素含量远高于其他产区。然而,在2016年的收购季,优质的黑枸杞却因市场信息不畅,陷入了滞销困境。种植户们看着满地的果实,满心的期待化作了忧愁。

“这么好的东西卖不出去,大家一年的辛苦不就白费了?”王留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个想要帮助职工群众的念头在她心底悄然生根。

经多方打听,王留勤联系上了安徽亳州一家药材经销商。对方虽对黑枸杞感兴趣,可从未合作过的顾虑让王留勤犹豫了。“万一出问题,职工群众根本承担不起损失。”恰在此时,姐姐王留言家40余亩黑枸杞也面临滞销,王留勤决定先从自家“试水”。

“当时,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还成了。”回想当初,王留勤说道。凭借着家乡黑枸杞过硬的品质,市场反馈极佳,她随后将剩余黑枸杞全部销往疆外。

看到王留勤家的黑枸杞售出,其他种植户打消了心中的顾虑,纷纷上门向她求助。王留勤没有犹豫,多次与经销商沟通,最终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了团场职工群众的20余吨黑枸杞。这场“及时雨”,不仅解决了滞销难题,更让职工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也让王留勤与家乡的农产品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到工作岗位后,那段帮助“乡亲”销售黑枸杞的经历始终萦绕在王留勤心头。她既看到了家乡农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更深知市场信息不畅给种植户带来的“丰收尴尬”。经过深思熟虑,她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她了解到合作社模式能有效“链接”种植户,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还能增强种植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与她“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初衷不谋而合。

“定了,成立合作社!”2017年2月,经过2个多月的紧张筹备,若羌县米兰镇惠心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首批38名社员全是自愿加入。

“就凭她帮我们卖掉了黑枸杞,我就信她!”合作社社员王全州的话,道出了大家对王留勤的信任。

为了让社员们实现“种得好、卖得好”,王留勤带领合作社从源头抓起。选派种植能手外出考察,筛选优质种苗,让大家从一开始就有好的基础;到了种植关键期,邀请专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为农作物的生长保驾护航;社员的产品在合作社加工,仅收取一半费用,减轻社员负担;年底还会按交易量给社员发放“二次分红”,让大家的努力得到回报。

“跟着合作社种黑枸杞,种苗有保障、技术有人教,年底还能多赚钱,真好!”三十六团六连职工刘继伟的话语里满是认可,也道出了众多社员的心声。

2017年8月,合作社注册“忆美仁”商标,走上了品牌化经营之路。通过突出产品的特色化与差异化,黑枸杞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销量节节攀升。随后,合作社把三十六团种植的红枣纳入经营范围,很快赢得市场青睐。

当年,合作社社员张嘉仙种植了60亩红枣,通过合作社卖出了40余万元的“好价格”。“我们合作社有了自己的商标,红枣的销量比以前大了。”张嘉仙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看到合作社带来的效益,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主动上门申请加入。2023年,王留勤联合本地的几家合作社成立了新疆东方米兰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入社社员122人,带动职工就业150余人。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创新经营模式,种植蟠桃、冬枣、香梨等多种独具当地特色的农产品2万余亩,产品畅销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深受市场欢迎。

2024年前后,合作社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使得家乡的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去年,我们合作社营业收入达850万元。今年,我们打算搞电商直播,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产品。”王留勤说。

从帮助乡亲解决滞销难题到毅然返乡成立合作社,再到如今带领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王留勤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她的“惠农梦”。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担当,带领职工群众走上了一条致富路,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