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雷蕾 通讯员 沈志君
“家人们快看!这就是从咱们五师九○团池塘里捞上来的南美白对虾,个个充满活力,外壳泛着青亮的光。不管是白灼还是红烧,味道都很棒!”镜头前,五师九○团八连“两委”成员马珍坐在池塘边,手里捧着捕捞的南美白对虾,语气里满是骄傲。
很难想象,一年前她还是个对着摄像头紧张到说不出话的“电商新手”。如今,这位“90后”姑娘,已成为家乡农产品的“代言人”,用电商直播为乡村振兴注入“她力量”。
大学毕业后,马珍在外地工作了两年。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她也想回去为家乡作贡献。
2020年,马珍回到九○团,成为六连的一名职工。2023年,团场选拔后备“两委”成员,马珍毫不犹豫报了名。同年11月,她被分配到九○团八连,开展基层工作。
“刚到八连时,我每天跟着老党员走地头、访职工,看着连片的棉田、果园,心里很着急。”马珍说,那时候她就发现,连队里不少优质农产品卖不出去,“要是把这些好东西销售出去,大家的收入肯定能上一个台阶。”这个念头,成了她后来投身电商的初心。
2024年7月,马珍参加了五师双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湖北武汉电商培训班。马珍说:“第一次系统学习直播运营、短视频剪辑知识,才知道原来手机镜头能成为推广家乡好物的‘新农具’。”
培训结束回到团场,刚好赶上团里筹备成立“电商小分队”,马珍就第一时间报了名。
彼时,九○团的双河蜜瓜迎来丰收季,马珍的第一场直播就选在了瓜地里。
“紧张到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拿着手机走在田埂上,感觉10米的路走了快半小时。”马珍笑着回忆道,刚开始直播时,对着摄像头不敢露脸,只能对着蜜瓜讲解,说几句话就忘词,“一场直播下来,后背全是汗,播完想赶紧找个地方平复心情。”
马珍没打退堂鼓。她翻出武汉培训时记的笔记反复观看,对着镜子练习说话语气,还拉着同事当“观众”模拟直播。
“播了三四场后,慢慢找到感觉了。看到评论区里有人问‘怎么买’,‘什么时候发货’,就特别有成就感。”马珍说。
就这样,从双河蜜瓜到连队的其他特色农产品,马珍和伙伴们一起,挨个连队跑、逐个产品拍,把直播间“搬进”了棉田、果园、养殖场。
今年,八连试种了花生。还没成熟时,马珍就带着手机去记录种植过程,她说:“让大家看到咱们农产品的生长环境,知道每一颗花生都是用心种出来的,这样才能放心买。”
如今,他们运营着“双河市90团聚能合作社”和“爱玖零”两个直播账号。今年7月至今,他们已开展直播带货43场,累计观看人数超7.6万人次,线上销售额突破20万元,单场最高成交额达1万元。双河蜜瓜、葡萄等家乡好物,通过快递销往了全国各地。
“线下我们也没放松,专门对接疆外的水果批发商,把咱们的优质农产品送进大型市场。”马珍说,每次收到顾客“味道好”“还会回购”的反馈,都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此外,马珍在连队还负责妇联等工作。“基层工作琐碎,但都关乎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她会组织连队妇女参加技能培训,帮年轻妈妈解决育儿难题;会带着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独居老人打扫屋子卫生;也会耐心为职工群众宣讲计生政策,帮大家办理相关手续。
在马珍看来,助力乡村振兴,既要有“走出去”的魄力,也要有“沉下来”的耐心。“首先得把农产品品质提上去,这是根本。希望能多培养些致富带头人,让更多职工群众愿意尝试新品种、新模式;其次,我们电商团队也要不断学习,优化直播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让更多人知道九○团的农产品。”
如今,在马珍的带动下,连队里越来越多的女职工开始关注电商,有人主动请教直播技巧,有人愿意把自家的农产品交给“电商小分队”销售。
“看到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特别开心。”马珍说,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继续当家乡好物的“代言人”,让更多人了解九○团,让职工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