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芦花深处

日期:09-02
字号:
版面:第08版:胡杨       上一篇    下一篇

●欧阳凝芳

雨来上的夜校,设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领着孩子们念道:“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小时候看连环画《小英雄雨来》,每次翻到这一页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拉长语音跟着念。这些字在语文课本上学过,我全都认得,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里的老师留着短发,雨来和伙伴们坐在板凳上跟着读。我读着读着,心里便涌起一种懵懂的家国情怀。

时隔多年,我再次读《小英雄雨来》时,还乡河的芦苇依旧茂盛,只是我添了年岁。可正是时光拉出的这段距离,让我读出了小时候未能领会的意思。

我记得连环画《小英雄雨来》开篇就写还乡河:“村边有一条河,河的两旁长着很多芦苇。芦花开的时候,被风一吹,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村里村外到处都是芦花。”

芦苇随风轻摆,漾着温润柔和的气息。远处的村庄、山峦,晕着朦胧的轮廓,近处神采奕奕的孩子们立在山头。芦花村是那样祥和、静谧,又充满生机。

活泼的少年雨来,常和伙伴们在河里游泳、扎猛子,像自由自在的鱼儿。书中写道:“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清澈的河水与孩子们的笑容交融在一起,成了抗战岁月里难得的安宁景致。

记得连环画中最精彩的是这两个片段:雨来为救交通员李大叔被捕,最后机智地跳进河里逃脱;他把敌人引入雷区,危急时刻又假装沉入河底,最终成功得救。雨来机灵又勇敢,他的故事与还乡河紧密相连。河水不仅承载了他童年的快乐,更像母亲一般,一次又一次护他周全。

正是这种被精心描绘的美好,衬托出了战争的残酷。当敌人扫荡时,枪声瞬间刺破河面的宁静,还乡河的景象也随之变了模样:“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河水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

尤其当敌人把雨来押往河边,意图处决时,这段描写细品之下,藏着一种压抑中的壮美:红绸、鸡冠花,色彩浓烈却暗含血色隐喻,那条美丽的还乡河,难道要被鲜血染成红色吗?

翻着书,我渐渐体会到作者的深意,他不惜笔墨描绘还乡河的美,雨来勇敢守护的从来不止一湾河水、几片芦花,而是家乡不被践踏的本真,是乡亲们对安宁生活的渴盼。这种扎根土地、朴素而坚定的初心,成了他敢与敌人抗争的底气。

这次重读,于我而言也是一次深刻的反思。我不只是为了缅怀英雄,更是在叩问自己:是否延续了那份纯真的家国之爱?雨来曾用生命守护的还乡河,在今天又是什么?是眼前的绿水青山,是心头的淳朴乡情,更是值得我们深情守护的精神家园。

合上这本书时,恰逢秋日开学季。去吧,去听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去想象孩子们在河水绕村、芦花深处的晨光中,响亮地读出那句熟悉的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