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萌 李丽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研究。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专家表示,体育消费作为重要的改善型消费,在落实促消费、扩内需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产业正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必将进一步激发体育消费潜力,让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赛事溢出效应明显
会议提出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兆红认为,从“村超”出圈到“苏超”火爆,草根体育赛事的活跃是典型案例。
体育赛事活动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和辐射作用。尽管“苏超”本身门票可能只有十块钱,但它能拉动交通、住宿、餐饮等诸多相关消费。同时,“苏超”等广受百姓欢迎的赛事活动具有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
“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苏超’等赛事与老百姓关联性强,对提升城市的精气神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她说。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裕雄也表示,体育赛事活动和体育产业除其经济效益外,在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感等方面也凸显了独特的社会效应,而这反过来也会促进居民的消费意愿。
他说:“群众体育以往多被认为是体育事业属性,更多需要花钱。但‘村超’‘苏超’等证明了,群众体育也可以是体育产业的一块富矿。”
两人都谈到,与群众赛事相比,职业体育赛事周期长、球迷群体大,更应发挥头部效应,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王裕雄表示,应加强中超、CBA等联赛建设,改善俱乐部经营,提升比赛观赏性,并着力打造主场文化,将球队与城市精神和球迷群体有效链接,增强我国职业体育IP的吸引力。
培育扩大消费群体
对于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王兆红认为,两者是互相作用的关系。
大众体育意识的增强会产生运动技能培训及产品购买的需求,进而促进体育消费场景的快速拓展并激发需求。
以青少年体育为例,近年来家长观念的改变和青少年体育的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以青少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体育培训业,是目前最为活跃的体育产业赛道之一。
“青少年是现在和未来的体育参与者和消费者。”王兆红说,“青少年体育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基础引擎。”她认为,通过学校体育、课外培训、青少年赛事活动等多种方式,激发青少年体育兴趣,养成终生运动习惯,不仅本身产生体育消费,更关乎体育产业的未来。
一般而言,孩子从事一两项体育运动,会带动整个家庭的体育消费直线上升。同时青少年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接受度更高,发展青少年体育,不仅能带动家庭体育消费,也有助于激活体育消费细分领域的增长潜力。
反过来,青少年体育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会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进入这一领域,在丰富体育场地建设、开发青少年运动课程和创新服务供给等方面积极作为。
此外,“粉丝经济”也是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板块。王裕雄认为,运动员身上的无形资产分为运动技能和影响力,通过开发无形资产,树立正向、积极、健康的榜样也对激发粉丝群体的体育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