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第06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陈书

一段时间以来,PPT、视频几乎成为各级汇报迎检的标配。有的为了让汇报更加出彩,不惜熬夜加班精心雕琢版面设计、动画特效,甚至花费数千元把PPT外包给专业公司进行打造;有的对于完全可以到现场的调研或迎检,偏要花费数万元甚至10余万元制作视频,以灯光渲染、音频混响等特效给政绩“美颜”。如此“屏幕中的形式主义”,既耗财费力,又增加了行政成本,严重侵蚀抓落实的时间,要下大力予以整治。

客观地讲,PPT、视频本是信息的载体、沟通的桥梁,可以让工作汇报更直观形象,也可以让内容展示更生动具体,是提升沟通效率、减少信息衰减的重要辅助工具。然而,一旦屏幕中的内容被过度包装,一味追求PPT、视频的形式美化,就会陷入精致的形式主义泥潭,必将助长“做得好不如展示得好”歪风,让“说唱功”削弱了实干风,既带偏了工作作风,还会增加基层负担,致使一些干部一边坚决反对、一边又不得不做。

“屏幕中的形式主义”折射出一种错位的政绩观,是一种“媚上”心理在屏幕中的再现。现实中,一些干部奉行政绩不够就用PPT、视频来凑,以“图、声、调”的画面冲击感博眼球,显示对上级检查指导的高度重视,企图以华而不实的形式外衣为政绩添彩。殊不知,再精美的PPT、视频,如果缺少实干实绩作支撑,也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

各级领导干部要向隐藏在精美PPT、视频背后的形式主义亮剑,多沉下身心摸情况,少在会场、多到现场,少听汇报、多到实地,让“屏幕中的形式主义”没市场;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少一些对PPT、视频的过度依赖,多出一些实打实的政绩,少做一些屏幕中的花样文章,多做让群众拍手叫好的民生实事,真正把政绩树在群众心中。

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不是否定可视化表达,而是重构工作价值坐标系。据报道,某县将PPT数量从年均287份压减至43份后,干部走访群众时间提升210%。这说明减负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把有限的行政资源从“面子工程”转向“里子建设”。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言:“与其花三天美化幻灯片,不如用三小时解决群众漏水问题。”坚决向“屏幕中的形式主义”说不,就是要让屏幕回归其信息传递的本质功能,让政务工作走上务实高效的轨道。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探索整治“屏幕中的形式主义”的方法路径,让“非必要不做PPT”成为共识,结合工作事项的重要性、现实需要等实际情况,建立可以制作和不得制作PPT、视频的情形清单,严格控制压减PPT、视频制作数量,着力减少无用功,最大限度减轻基层负担;要进一步强化作风监管,抓好PPT、视频等使用情况大排查,对于借PPT、视频搞形式主义秀政绩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把广大干部的手和眼从屏幕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