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诗词里的铁门关

日期:08-29
字号:
版面:第07版:文旅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永峰

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有许多名关,如河北的山海关、甘肃的嘉峪关、山西的雁门关等,它们凭借险要的地势和深厚的历史,成为国人熟知的地标。在新疆,也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关隘——铁门关。2012年成立的铁门关市,正是以古代关隘铁门关命名的城市。铁门关市与铁门关紧密相连。

铁门关是从焉耆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险,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关隘坐落在距离铁门关市不远处、库尔勒市区以北约8公里的山麓中。晋代在此设关,因其襟山带河、形势险要,故而得名“铁门关”,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被后人列入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中。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英雄豪杰在此留下足迹,众多诗篇也为其增添了文化底蕴。

唐代诗人岑参在《题铁门关楼》中写道:“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诗句生动描绘出铁门关的险要。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铁门关让过往行人望而却步,岑参站在关楼上极目远眺,心中感慨万千。

在明代陈诚的《铁门关二首》中,“山形南北路东西,峭壁穷崖斧截齐”写出了铁门关一带山势呈南北走向,道路沿峡谷东西延伸,峭壁悬崖如同被斧头砍削般雄伟壮观。“有客西游绝域还,星轺晓度铁门关。东风解冻添新水,朔雪开晴露旧山”,则描绘了游客经过铁门关,此时春风解冻,河水增添了新流,积雪初晴,露出了旧日山峦的景象。陈诚曾经多次来到塞外,笔下的铁门关不仅有自然的险峻,更有旅途的见闻。

古代军事要塞铁门关和如今的现代化城市铁门关市,都见证了岁月变迁。在二师铁门关市“绿原杯”第二届诗词大会的“铁门关·我为你写诗”创作活动的入选作品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铁门关和铁门关市的魅力。

“雄关险隘立千秋,锁钥西陲控万流。古戍烽烟沉岁月,残垣战迹映霜愁……”新疆诗人邓晓娟的《咏铁门关》短短几句,便将铁门关作为古代军事要塞的重要地位和沧桑历史,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百战山河埋锈镞,一川星斗照新畴。兵戈散尽耕犁在,白草黄沙变绿洲”,山东诗人崔百木在《铁门关夜眺》一诗中,描绘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岁月的流转,曾经的战场如今已经变为绿洲,让人不禁沉思。

回顾往昔,诸多历史人物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记。班超饮马孔雀河,张骞出使西域,林则徐过铁门关。这些故事为铁门关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高适诗寒云外雁,班超剑老雪中营。而今车马通南北,犹听驼铃说太平”,河北诗人何育锋在《铁门关怀古》一诗中,借古人之事,表达了对和平的珍视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随着时间推移,1954年以来,兵团人在这里艰苦创业。“戈壁初开雪未消,戍旗斜卷北风骄。犁开碱土千重浪,肩扛云天万里桥”,辽宁诗人张世洪的《军垦颂》一诗生动展现了兵团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他们用汗水和热血浇灌出希望的绿洲。“几代青春凝绿梦,一渠碧水润新苗。如今麦陇翻金浪,犹闻当年号角遥”,这几句诗不仅是对兵团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兵团精神的传承与歌颂。

铁门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记忆。游客来到这里,仿佛能听到当年的驼铃声,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丝路犹观秦代月,轮台还落汉时霜。凭栏欲说班都护,几处芳洲向晚阳”,河南诗人王爱丽在《登铁门关楼》一诗中,将历史与现实融合,让游客在游览古迹的同时,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无论是古代关隘铁门关,还是如今的铁门关市,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铁门关市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蓬勃前行。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文旅事业蒸蒸日上。

在诗词中,我们能看到铁门关市的发展成就。现在的铁门关市,高楼林立,商贸繁荣,充满生机与活力。“正棉如海,渠如网,果如丹”“看洲常绿,人常笑,梦常圆”,上海词人王旭班在《行香子·铁门关放歌》中的描写,展现了铁门关市农业的丰收景象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这些诗词作品,是对铁门关和铁门关市历史与文旅发展的艺术呈现。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展现了铁门关与铁门关市的魅力。

展望未来,随着文旅事业不断发展,铁门关市将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它的魅力。而这些诗词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价值,让更多人了解古老的铁门关和充满诗意与活力的铁门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