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擦亮民生底色 筑就幸福之城

日期:08-28
字号:
版面: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赵珺

一座城的成长与蝶变,是时代的发展与映照。

十三师新星市把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无论是道路改造,还是供水、供热、排水等系统建设,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些扎实推进的“里子工程”,直接关系到市民的日常生活,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感与舒适度,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事实证明,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的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放眼兵团,越来越多的师市在城市建设中找准了发力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探索。一师阿拉尔市在纱厂家属区老旧小区改造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把管网更新、环境改善与工业记忆延续结合起来,让居民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感受到独特的城市文化温度。八师石河子市聚焦职工群众的日常需求,大力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把政务服务、文体康养、便民商业等嵌入社区网格,让“出门能办事、转角可休闲”成为现实。六师五家渠市则以生态治理为突破口,与乌鲁木齐市协同推进流域截污治污工程,既改善了水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夯实了防洪排涝的安全底座,展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

这些案例表明,兵团的城市建设正逐渐走向“微改造、精提升”的精细化路径,更加注重实效,突出职工群众的切身体验与获得感。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到2030年我国城市更新要取得重要进展,强调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战略部署,不仅是全国城市建设的“风向标”,也为兵团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兵团各师市要把中央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走好高质量建设之路。首先,要以城市更新为主战场,做深“微改造、精提升”。优先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老厂区改造,同步完善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配套设施,注重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让城市空间焕发新活力。围绕职工群众的日常需求,建设“完整社区”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把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嵌入社区,解决“家门口的烦心事”。

同时,要以韧性城市为底线工程,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全面排查城市安全隐患,推进防洪排涝、地下管网、燃气管线等生命线工程建设,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联动机制,让职工群众的安全感可见可触;以数字化为关键增量,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建立“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动多源数据接入城市大脑,提升问题发现、快速处置和闭环治理的能力,让群众“看得见变化、摸得着便利”。

要以兵地融合为重要路径,推动共建共享。在交通、市政、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化兵地协同,实现设施互联互通、服务共建共享,在区域一体化中提升兵团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

城市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只要始终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在城市更新、公共服务、生态治理和数字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形成具有兵团特色的标志性成果,就一定能让职工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