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 张海文
当今时代,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越来越强,文化与科技的联系日益紧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做好二者的“融合题”,不仅将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还将开辟文化产业新赛道,对于提升兵团文化软实力、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加快文化数字化发展
兵团文化资源丰富,应加强对兵团历史、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资源的系统性挖掘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数据库。一是建立兵团文化资源的系统性研究机制。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对兵团历史、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形成具有兵团特色的文化资源体系。例如,可以围绕“屯垦戍边”“边疆建设”“民族团结”等主题,开展文化资源的分类整理和主题研究,为后续的文化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内容来源。二是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化。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兵团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传播、可体验的内容。例如,可以开发兵团文化主题的数字博物馆、虚拟展览馆、数字档案馆等,让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了解兵团文化;同时,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修复、复原和再创造,例如通过3D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将兵团的古建筑、历史遗址、民俗活动等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增强其观赏性和互动性。三是推动文化资源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智能分类、智能检索和智能推荐。例如,可以建立兵团文化资源的智能数据库,实现文化资源的自动分类、标签化管理,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推荐。这不仅能够提升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
数字技术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应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推动大数据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习惯、文化偏好和行为轨迹,实现文化产品的精准推送和个性化服务。例如,可以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旅游推荐系统,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地理位置和时间安排,推荐适合的文化旅游项目。二是推动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文化内容的智能生成、智能翻译、智能配音等,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效率和质量。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兵团文化主题的短视频、动画、虚拟人物等,增强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传播力。三是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交易记录和溯源管理,提升文化产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例如,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兵团文化产品的版权进行登记和保护,防止文化资源的盗版和侵权。同时,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文化产品的在线交易和数字支付,提升文化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培育复合型文化科技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应加大对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高校合作、企业合作、政府引导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既懂文化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一是建立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兵团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文化科技融合培训基地,开展文化科技融合课程,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兵团各师市可与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数字媒体艺术、非遗传承等专业,建立“校地企”协同育人机制,联合开发“军垦文化创意设计”“边疆文旅融合实践”等特色课程,通过项目制教学、企业导师进课堂等方式,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建立文化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例如,设立文化科技人才专项基金,支持文化科技人才的科研和创业项目;设立文化科技人才奖励机制,对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三是建立文化科技人才的交流机制。组织开展文化科技人才交流活动,如文化科技论坛、文化科技研讨会、文化科技展览等,促进文化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兵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