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梅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兵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把握社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兵团社会工作取得更大成效,需要更加重视社区治理相关工作,深入学习借鉴“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千万工程”等基层治理先进经验,努力探索符合兵团发展实际的高水平社区治理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党的领导贯穿现代社区建设全过程,系统强化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优化党组织设置,根据社区党员分布特点和工作需要,合理划分党小组,建立“社区党支部—网络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组织构架,健全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党组织要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至上的原则,多想想如何让职工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职工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职工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要当好“服务员”,善做“小学生”,精准收集和把握职工群众关心关注的事,积极开展“五个好”(支部班子好、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好、制度落实好、作用发挥好)党支部创建和“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党员队伍建设,大力推广“党建+”项目品牌,将“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工作制度落到实处;积极开展党员“亮身份”奉献社区各项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在情感上亲近职工群众、行动上服务职工群众,当好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完善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工作原则,形成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网格员、社区警务团队、法律咨询“六位一体”的综治工作站,建立社区治理新模式。要建立“三级·六方”矛盾调解系统。一级指网格内一般矛盾由网格员、网格长就地调处;二级指一级调解无果的较大矛盾上交社区调解室调处;三级指重大矛盾由“六方”即综治中心、平安法治办、社区、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共同调处。按照“排查在先、教育在先、调解在先”的顺序,运用“缓、换、理、稳”调解方法,以法为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合意,努力提高矛盾化解成功率。
强化数字赋能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的过程中,数字化赋能作用不可忽视。统筹推进社区治理需要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作用,用数字化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要推动数字技术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精细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将平台数据与基层社会治理系统打通,通过搭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一站式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及时了解各方主体对社区工作的各类诉求,通过智能算法优化社区工作方案,快速解决矛盾,提升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要运用“互联网+”技术,精心打造“站室合一”治理模式,搭建“网格服务微信群”“辖区一键报警”等便民服务平台,提供网上办证预约、网上法律咨询、网上防范预警等服务,把公共服务项目通过网络迅速延伸到各个社区。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创新赋能解决社区治理中的现实难点和痛点问题,帮助居民解决生活难题,提升社区治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作者单位: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