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诗阳
近年来,随着国潮兴起,相关元素被普遍应用在服装、餐饮、电影、游戏、玩具等行业。许多企业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既赢得了消费者青睐和市场份额,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但也要看到,一些企业只顾见“红”思齐,陷入盲目跟风和过度炒作的怪圈,剽窃其他企业的产品设计,拿“国风”当噱头,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转化。
将国潮作为营销策略无可非议,但如果为了赶“潮”而滥用国潮元素,反而导致企业忽视自身定位和核心价值,使品牌形象变得模糊不清。
国潮已经从探索扩张阶段走向成熟稳定,要经久不息,就不能停留在“玩概念”“贴标签”的层次,而是要用设计与外观获取“第一眼”机会,用产品和服务赢得广泛认可,用品牌与文化培育核心用户,提升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