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山
近年来,年轻人脑洞大开,开拓了很多“另类生意”。有人当入境导游,带“老外”逛上海月入万元;有人替出差者撸猫遛狗,日常副业也能赚钱。上网一查,“另类生意”扑面而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网上有订单,即刻有回应。
如何看待年轻人的“另类生意经”呢?所谓“另类”,是不符合传统认知的,或者是传统认知想不到或者不接受的。更大的可能是,“另类”视角是从年长者出发的,也许在年轻人看来并非另类,而是你情我愿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生意而已。
由此看来,年轻人的“另类生意经”并非另类,而是市场自然演进的结果,更是年轻人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获得收入的实现过程。这是“另类生意经”的经济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年轻人突破了或者更新了抑或提升了传统认知,发现、顺应并践行了市场的力量,迸发出“我为人人(挣钱),人人为我(花钱)”的前行动力。这是“另类生意经”的社会意义。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