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01-27
字号:
版面: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建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重大理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古今之变、察时代之势,作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原创性论断,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全面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和兵团时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和兵团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为新时代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职工群众心声统一起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统筹推进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推出大量主题鲜明、内容鲜活的重大报道。要主动适应媒体格局变革,以深化融媒体中心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融媒体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网、端、报、台全媒体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传播格局,全力以赴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引领力,教育引导各族职工群众坚定同心聚力谋发展的信心决心,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筑牢意识形态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以增进认同为目标,积极发挥兵团先进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宣传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职工群众日常生活中。要大力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常态化组织开展夜校培训及各类寓教于乐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要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组织师生参加“思政大讲堂”等活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重要遵循。要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持续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职工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把教育引导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加强现代文化教育、科普教育和无神论教育。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产生活,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文明团场(连队)、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推广工作。要深化向上向善的道德风尚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宣传选树道德模范、兵团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一步营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促进职工群众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迈进。

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要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持续教育引导各族职工群众增进“五个认同”,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好、阐释好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滋养润泽各族职工群众,进一步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要拓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有效渠道,把文化润疆落实到一次次有声势、有影响的文化活动上,落实到一个个有意义、惠民生的文化项目上,实现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得益彰。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健全覆盖师团连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精心开展具有兵团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工作,支持创作一批展现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反映兵团改革发展的文艺作品,优化文化供给,更好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十四师昆玉市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