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良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一师(现一师)九团建有一座有线广播站,广播和电话同用一根电线,广播时电话机就停用,等广播结束后,电话机才能正常使用。
有线广播站作为团场宣传部门下辖机构,设有站长1名,播音员1名。站长负责外线维修和播音设备的检修工作,播音员负责每天3次的播音任务。当时,广播站每天广播5小时,早晨1小时,中午和晚上各2小时,早晨重播头天晚上的内容,只有中午和晚上播送新内容。
那些年,团场各连队的广播播报工作由文教负责,每天早晨7时30分,文教准时来到广播室,把电话机旁的一个闸刀开关推上去,很快连队中央电线杆上的喇叭便响了。
早晨播报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二是播送团场连队的新闻,传达兵团、师级政策和落实情况;三是播送各单位政工员采写的新闻稿件,中间还插播一些歌曲。
那时,连队大多数职工家庭没有收音机,只能通过团场有线广播了解国内和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
每天早晨广播开播时发出的声音,成为叫醒职工起床的信号,大家边听广播,边干家务活。等广播结束,早饭也已做好,等吃完饭,连队上班的钟声便敲响了。此时,大人扛着工具走向田间,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
有的职工非常喜欢听广播,当听到自己关注的消息时,就会停下脚步聚精会神地聆听;当播送歌曲时,喜欢歌曲的人,会跟着广播哼唱几句。
中午2时,广播开始重播早上的内容,之后,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午间新闻半小时。这时,也是职工下班做午饭的时间,他们会边做饭,边竖起耳朵听。当听到国内或国际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时,他们都会抽出时间聚集在一起议论。等到晚上广播再次响起时,各家厨房的饭菜香味已飘出了家门。
广播站除了播报新闻外,也会不定时地为职工群众播送一些生活小常识,比如春季怎样预防花粉过敏,皮肤过敏;冬季室内烧炭取暖如何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一旦发生该如何急救等。这些生活常识对大家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广播站还会播报各种通知,比如接种疫苗、疾病预防通知等,当然,有时也会播报紧急通知。
记得有一天傍晚,广播突然响起,发布了一条紧急通知:塔里木河突发洪水,冲毁堤岸,威胁到阿克苏到塔里木的公路,要求连队的干部职工携带工具,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抗洪救灾。
洪水就是命令,听到广播后,连队职工有的骑上自行车,有的一路小跑,纷纷朝事发地点奔去。最终,经过大家努力,决口终于被堵住了。
每年春季,大风经常会把电线吹断,影响广播的正常播出。如果职工群众一天无法听到广播,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有人还会迫不及待地问文书,怎么又听不到广播了呢?
1999年,九团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调频广播站,工作人员将频道调好后,广播便会自动播送。
如今,团场连队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人人都有手机,听广播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当年在连队一边做饭一边听广播的场景,已经成为一段难以抹去的历史,留在团场人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