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风沙中熠熠闪光的精神叙写

日期:01-22
字号:
版面:第07版:悦读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怡

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唐王城》以唐王城2000多年屯垦戍边的宏阔视野,把丝路人文历史与兵团发展史融入声光影像的巧妙衔接,不同时代背景的社会变迁和史料、专家学者以及亲身经历者的相互佐证,汇聚起激情岁月沉淀下的满腔赤诚,生动诠释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

这部纪录片通过主题明确、脉络清晰的四个板块《万里同风》《沧海桑田》《风雨兼程》《赓续传奇》,以宏阔的历史视角,把唐王城遗址所在地图木舒克市的历史作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时间为序,内容层层推进,讲述了三师从部署筹建、开发团场、兴修水利、发展产业、农垦复苏、城镇建设、工业化进程的清晰发展轨迹。

影片开篇以“军垦第一犁”的故事引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凯歌进疆,官兵仗剑扶犁,战斗英雄、飒爽女兵、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军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踌躇满志的建设者在荒漠上播种希望和文明。保家卫国、开荒种粮、改善盐碱地、种植防护林、抗震救灾,建设中巴公路,兴旺棉花产业,兵团人用超乎极限的毅力和勇气,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辉煌历史。影片中47岁的农三师第一任师长柴恩元,写下了“身居地窝不畏难,顶风冒寒心情愿,胸怀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大旗英雄接,继承传统南泥湾,自力更生苦奋斗,戈壁滩上建花园”的豪迈诗句。

影片充分运用文学语言的情感渲染,配以符合情节变换的背景音乐,节奏明快而有序,朴实的讲述凝练而深情,将那些琐碎的故事细节娓娓道来,把唯美的浪漫主义情怀、充满青春和激情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严谨庄严的军垦文化气质融合为一体。“犁,在给荒原编曲/风沙,是战友在吟唱/把青春,都置换成理想/生命,就该背起行囊/你们醉在了,时光的河里……”“用水渠,给沙海写信/用蓝蓝的湖,在戈壁上作诗/用汗珠,劈开尘间的花路/用军号,唤醒风头水尾的星辰……”这些诗句歌颂着荒漠戈壁深处一座座欣欣向荣、传奇般崛起的现代化绿洲城市,歌颂着兵团各行各业挥洒青春、屯垦戍边的先进模范的感人故事。

兵团,这个特殊的组织,“从当年三五九旅的南泥湾开始,一路走过来”“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是一支最能吃苦的部队。”在兵团70年的发展建设历程中,从屯垦到屯城,不断传承发扬南泥湾精神,“越是艰苦越向前”。兵团坚决贯彻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粮食问题;奉行“部队屯垦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原则,开荒挖渠,把荒漠戈壁改造成良田和城镇,“把血汗滋养的熟地留给了庄稼,把焐不热泡不熟的盐碱地留给了自己。”一路走来,如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沙漠胡杨一样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兵团精神逐渐形成。

这部纪录片既是丝路文化历史辉煌的延续,也是兵团精神外化的艺术表达。从飞机上俯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可以看到在沙漠西面有一片广袤的绿洲,它像一道绿色屏障挡住了沙漠黄色的触角,这就是影片中讲述的筑梦之地——图木舒克。

从千年前辉煌的唐王城,到今天以图木舒克为代表的绿洲新城的崛起,贯穿历史的丝路文化融合屯垦戍边的兵团文化,将继续指引着人们共同携手创造美好的生活,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