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日期:01-18
版面:
第[db:版面标题1]版:第05版:绿洲周末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瑜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读“教”“育”二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可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人的因素、榜样作用是核心。教师应该坚定怎样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把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放在了教育家精神内涵的首位,凝聚着对教师群体的殷切期望,为造就高尚师德师风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何为“大我”?“大我”就是胸怀“国之大者”,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抱负。在兵团,“大我”写在江苏省镇江市“银发”援疆教师谢宏庆、颜小虎、孙洁梅的精彩年华里,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他们,在本该乐享天伦的年纪,跨山越海,重返讲台,扎根天山脚下,以赤子之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何为“至诚”?《中庸》说:“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天道如此,师道亦如此。教育家的“至诚”,就是秉承“祖国需要就是最高需要,服务国家就是最好归宿”的信念,厚植师者自身的精神修养、胸怀气度。
1917年梁启超在《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一文中勉励时人争做教育家:“一人所不能做者合全世界人为之,一时所不能为者合千万年为之,其能达到与否均不得知,然却不能不抱此目的以行。”长期以来,给社会留下深远影响、赢得高度赞誉的老师,无不是心中装着大爱、心怀民族和国家的人。“人民教育家”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时代楷模”李保国、黄大年、钟扬、陈立群……一位位优秀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新时代“大先生”的典范。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风貌,是教育家精神的共同基因。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就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时代之需,也是摆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树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求的人生追求,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论文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画卷中,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成为一种自觉追求,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广大教师必能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