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铁军
时间:当代
地点:二师三十七团
人物:李强、张海、赵宇、李小红、志刚
第一幕
李强:呀!时间过得真快!2024年,就好像荒地里蹿出了一匹野马,“歘”的一下,就过去啦!咱们兄弟4人,在那片沙窝子里,天天快活得很哩!
张海:哟!李哥呀,再过几天就过年了,年货办好了吗?你还在这“歘歘”的!
李强:年货?哈哈哈,明天再去办。一会儿呀,我先去白房子一趟,把它拾掇干净。
张海:哥,那我也去,我跟你一起收拾。
赵宇:(高喊)嗨!哥几个,还有我们呢!
李强:哈哈哈!张海,赵宇,快上车,走起!这位姐姐是?
李小红:你们好,“F4”,久仰大名。(握手)我是报社的记者,李小红。很开心认识你们。
张海:哥,李记者要给咱们写篇报道,咱成新闻人物啦!
李小红:这“F4”,是不是团领导给你们起的名字?这F,是英文“friend”(朋友)的缩写,4,指的是你们4人。这几年,你们坚守在这沙窝子,为了绿化沙漠,做了很多事,不简单呀!
李强:谢谢你,李记者,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赵宇:哥,你看,咱们在哪儿聊?
李强:如果李记者不嫌弃,就跟咱们去白房子吧!
赵宇:好嘞!走起!去白房子喽!
第二幕
【沙漠深处,一座简易的白色彩钢房在寒风中矗立。室内,一张破旧的饭桌,几张竹板床,4个木凳,一套炊具
李强:李记者,有请。
李小红:(吃惊地)你们就住这里?
李强:是啊,这就是我们的家。
李小红:这儿离团部有多远?
张海:不远,姐,才20公里!
李小红:哎呀……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你们吃饭怎么办?
赵宇:(拿起炒锅、饭勺,系上围裙)这还不简单,诺!这儿有炊具呀。
张海:我们4个呀,都有拿手的厨艺。包饺子、擀面条、做拉条子,样样都行。
志刚:报告,俺是东北人,会做小鸡炖蘑菇。
李小红:那你们吃住都在这里?
张海:是啊,防风治沙是战场,这就是我们的阵地。
李强:姐呀,不,李记者,你先参观着,我去给你下碗面,热热身子。哎呀!水管又冻上了!唉,这大冷天的。
李小红:别张罗了,(声音颤抖)我想知道,平时,这里风沙大吗?
张海:这么给你说吧,春天,每隔四五天,就要刮一场风沙。我们哥4个呀,面对面都看不到人。到了饭点,我们回到家,准备做饭,看到碗里、盆里,全是沙子。
志刚:有一次,我们到那片沙包上去栽胡杨树苗。沙尘暴刮过来了,李哥给我们带的包子,我才咬了一口,包子上就沾满了沙子,吃不成了。
张海:唉,多好的包子呀!还是鸡肉虾仁馅的。
志刚:有一天晚上,他们仨到沙包里检查泵房去了。我一个人睡在这儿,外面的风刚停,我媳妇打电话来,正说着话,窗外传来一阵狐狸的叫声,那声音呀,像个孩子哭似的。把她吓得,流着泪对我说,你回来吧!明天早上再赶过去。
李小红:嫂子那是担心你呀,你回了没?
志刚:我不能走啊,我是团场的兵,必须坚守阵地。只要能让团场变绿,再苦再累,都值得。
李小红:你们真的了不起。
【此时,寒风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第三幕
张海:姐,你看,这是沙漠里种出来的打瓜、玉米、红枣,这枣可甜啦!
李强:李记者,请看,这是我们前年栽的小胡杨,现在都2米高了,就像个孩子,多可爱呀!
李小红:这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志刚:夏天,这里有100多只从昆仑山来的黄羊。冬天,这里有成群的灰鹤在田野里觅食。它们都是我们的朋友,在这里,我们一点都不寂寞。
张海:再过5年、10年、20年,这片沙漠就会成为一片绿洲,是最美丽的家园,我们的后代要在这里生活。
李小红:你们来这儿之前,都做什么工作?
李强:大学毕业后,我在广东打工,是一家玩具厂的管理人员,月薪5000元。3年前,我回到团场。
张海:我是退伍军人。
志刚:我也是退伍军人。
赵宇:我在老家开了一家商店,前年来到团场后,我就报名来沙窝子。
李小红:太感人了,年轻人返乡加入科学治沙的队列,用青春将黄沙牢牢按在地上。回去以后,我要把你们的事迹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咱兵团人,都是好样的。
李强:谢谢您,李记者,还是别写了吧,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守在沙漠里,想要把沙漠变绿。
李小红:不,一定要写,这是我的责任。
张海:那好吧,哥,咱先不跟李记者客气了。
志刚:兄弟们,我的姐,过完年,春天就要来了。
李强:春天,我们要在沙漠植树,指导种植户搞生产。
赵宇:哥,姐,此情此景,我想作首诗。
李强:哈哈哈!你个闷葫芦,还会作诗?
赵宇:团场名字叫金山,防风治沙人胜天;军垦战士意志坚,植绿护绿建家园。
张海:我也来两句!看我的——人进沙退真威风,要用绿色筑长城;千人挥镐作画笔,共绘金山新美景。
李强:呀!不错啊。
赵宇:(手拿一瓶啤酒,将四个玻璃杯倒满)哥几个,来,让我们一起,为了梦想,干杯!
李小红:啊?人家是女的呀。
李强:哈哈哈,姐,不,李记者,抱歉啊。
李小红:开玩笑呢,别磨叽了,为了梦想,干杯。
众人:(合)让我们为了梦想,干杯!(一饮而尽)
【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