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在平实的生活中寻找亮色

日期:01-17
字号:
版面:第[db:版面标题1]版:第07版:文化·戏剧       上一篇    下一篇

豫剧《昆仑山的儿子》剧照(资料图片)。 兵团豫剧团 提供

豫剧《昆仑山的儿子》剧照(资料图片)。 兵团豫剧团 提供

●肖帅

浓浓中州味,句句浸乡情。唱豫剧的不一定是河南人,也有来自山东、河北、山西、江苏等地的演员。新时期,全国戏曲百花齐放,豫剧在兵团更加富有生机。近年来,兵团豫剧团创作了《大漠胡杨》《解忧公主》《援疆柳》《昆仑山的儿子》等优秀剧目。2023年,豫剧《昆仑山的儿子》亮相第十届黄河戏剧节,获得了最佳剧目奖、导演奖、最佳演员、最佳舞美设计等7个奖项,受到戏曲界的高度关注。荣誉的取得,得益于该剧艺术呈现上的很多创新之处。

写一部有独特风格的戏

在我心里,医生这个职业是无比崇高且神圣的。2008年,我曾经创作过反映梅莲医生在边境线上为群众治病的豫剧《天山雪莲》。站在当下,关照历史,再写一部反映基层医生为群众服务的戏,这个念头始于2016年。那年,我和喜喜连长张永进一起到兵团各师市宣讲了一个多月,近距离了解他的性格、他的心态、他的追求。喜喜连长平常不太爱说话,当我和他熟悉后,才发现他非常直爽,有人向他请教,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后来,我又将梅莲、李梦桃、姜万富、吴登云等人的素材进行了梳理,提炼出几句话:白衣战士、医者仁心、生命的守护神。我将他们的故事吃透、碾碎,决定重新构建一条主线,不直接写救人看病的故事,而是写了一个孩子在昆仑山中长大的故事,写他的命运、他的担当,写他从顽皮少年长大成人的过程。

创作之前,我一度很纠结。首先,我纠结剧目名字合适不合适。我想了很多名字,如《迎接太阳的人》《昆仑山的孩子》《小伙子,嘻嘻》等。最终,我还是选用了《昆仑山的儿子》这个名字。其次,我纠结这部戏该从哪里切入,这个点是大还是小,主人公是男还是女等问题。剧中的人物、素材和故事,不时在脑海里萦绕,让我痛并快乐着。历经5年多的琢磨,一些人物形象和故事矛盾开始在我脑海里慢慢清晰起来——我要写一个小人物,一个从小在昆仑山下的牧场长大的孩子。

戏曲界有句行话:“吃包子吃馅,看戏看旦。”意思是说,包子好吃不好吃关键在于馅的味道好不好,戏好看不好看关键在于舞台上女角表演得好不好。在戏曲舞台上一般是以女角为主,写一部以男角为主的戏,要承担很大风险。

男角的功力和唱腔能不能承担这一部大戏?观众会不会喜欢这样一部戏?我能不能驾驭这类题材?我不断反问自己,最终我决定写一部孩子成长的戏,写一群从小在昆仑山长大的兵团孩子,用豫剧来展示兵团孩子爱兵团的情怀。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就像一个话痨,见谁都想倾诉,和谁都想探讨,为的是如何将一个与孩子有关的成长故事讲明白。

轻喜剧可以让表演更加多元。我用少年的视野看社会、看世界,将所有人物性格进行设定。主人公嘻嘻的顽皮和爱心,玛依拉的美丽和善良,姐姐的包容和母性,姐夫的豪爽和执拗,托乎提的固执和幽默,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这种反差会带来很多喜剧效果。

让主人公在剧情推进中长大

主人公嘻嘻是一个男孩,一个2岁父母双亡,跟着姐姐、姐夫在昆仑山生活的孩子。之所以选男孩做主演,是因为男孩的调皮和野性能给舞台呈现带来更大空间。我把他的乐观、他的童稚、他的性格浓缩成他的名字,“嘻嘻”!

不能人为拔高人物,为他贴上标签。感动源于生活的真实存在,我想让人物在戏剧冲突中慢慢成熟,渐渐变得有爱心。为此,我为人物量身设定了几个冲突:第一个冲突,嘻嘻从无拘无束的孩童成为兽医。第二个冲突,嘻嘻刚刚对兽医有了兴趣却被告知要学全科医生,而且是做一名妇产科医生。第三个冲突,在嘻嘻抵触当妇产科医生时,他的姐姐在寻找他的时候失足跌倒,导致难产而死。第四个冲突,嘻嘻从医院回来后接生的第一个产妇就是他的发小古丽,遭受未来岳父的歧视。第五个冲突,嘻嘻和玛依拉的婚事遭到反对。第六个冲突,上级医院调令来了,嘻嘻面临选择……

在冲突中制造悬念,在悬念中破解矛盾。一开始,主人公嘻嘻把姐姐当母亲,在草原上长到12岁,天天与周围的孩子打闹。姐夫是退伍老兵,在牧场当兽医,看到嘻嘻无所事事,就让他跟自己学着给牛羊看病。叛逆的嘻嘻想不通,姐姐姐夫就连哄带骗,最后让嘻嘻成功背上药箱,跟着姐夫在牧场给牛羊看病、接生。

当嘻嘻从事兽医工作渐渐有了自信,可以单独行医时,牧场却让他去师医院参加全科医生学习,主要从事妇产科工作。嘻嘻这次坚决不同意,连夜出逃至青梅竹马的玛依拉家。没想到姐姐在寻找嘻嘻时失足摔倒,早产出血,牧民连夜把她送往牧场医院,但却在半路上失去了生命。嘻嘻看着姐姐后悔不已,要是自己有妇产医生的医术,姐姐也不会失去生命。他去师医院跟班两年学习后,回到牧场面对的第一个接生对象就是玛依拉的嫂子,也是自己的发小古丽。

后来,嘻嘻接生治病的成功率越来越高,在牧区越来越有名气,他慢慢长大,和玛依拉的婚事也摆在了面前……

探寻兵团豫剧的创新模式

让马儿说话有感情。剧中原来有一匹马,它是和嘻嘻一起长大的伙伴,但没有具体表演和表现。在剧本一遍一遍地修改中,在与一些朋友的交流沟通中,我突然感觉到,为什么不让它开口说话呢,古装戏中一条马鞭就能驰骋疆场奔波万里,我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现代戏中的马儿有表演。我决定将马儿拟人化,让白马小龙能察言观色,和嘻嘻对话。小马小时候和嘻嘻一样顽皮,它能在嘻嘻和其他孩子打闹时给嘻嘻一蹄子,长大后,它伴随嘻嘻跑遍牧场,为人治病。一匹白马小龙还不行,最后我改成了很多匹马,序幕就是孩子们和马在草原上追逐,马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

特有的人物关系。嘻嘻和姐姐、姐夫的家庭关系。姐姐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该剧第一场中,嘻嘻用几句道白交代了自己家的特定性:“我爹娘在我两岁时就死了,我就跟着他们,我姐可舍不得打我……可就是这刘英雄非要让我学兽医,我就不干,我就想陪着你和小龙一起玩!”

该剧第二场中,姐姐的唱词把人物关系和天天为嘻嘻操碎心的关切展现出来:“好乖乖呀我的亲弟弟,一个娘生下咱血是一样的。咱两个苦瓜一根藤,没爹没娘姐我疼你;今天姐姐要说你几句,怕你犯大错后悔不及。你仔细看看你,整天恁调皮,今天头上碰个包,明天脸上少块皮,身上天天都是土,棉裤里面都是泥……”

唱词中展现客观环境。该剧第三场中,嘻嘻向观众交代了在昆仑山当医生的工作环境:“二牧场艾山江家母牛生产,从一场到他家我走了一天。抄近道我走冰达坂,哎,一匹狼坐路中间。它,霸住道昂着脸;我,手发抖心里不住打颤;驴,吓得尥个蹶子往外窜。一把没抓住,它把我撂翻,它在前面跑,我在后边撵, 它一头栽倒沟里面,不是我抱着一棵树,粉身碎骨滚下山,我的小命也玩完!”姐夫刘英雄问:“驴又摔死了?那是才给你配发的,你这两年骑死了三头小毛驴!”在表演中,嘻嘻带着受伤的状态和逆反心理,刘英雄想关心却又词不达意,结果矛盾升级。

在事件进行中的逆转。剧本中设置了古丽生孩子谁来接生的桥段,看似平常,却设定了悬念。

这场戏发生了几次逆转。第一次逆转是玛依拉让嘻嘻为古丽接生。第二次逆转是托乎提想到马上要出生的孩子,高兴地忘乎所以,在唱词里嘚瑟:“厉害,接生婆真厉害,啊巴巴,不会讲话会接生。接生婆做事是风风火火,我心里好似三伏天遇凉风。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托乎提马上要当爷爷好心情。越想我的心高兴,再想乐融融,愿古丽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孙子,帅气的小男生!”第三次逆转是一阵马声嘶鸣,那是嘻嘻的白马小龙到了。托乎提忽然清醒,马上跑进毡房把嘻嘻抓了出来并恶语相向,导致嘻嘻出走,马失前蹄跌落山崖。第四次逆转是古丽难产,玛依拉寻找嘻嘻遭遇狂风暴雨……这场戏是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爱情亲情集中展示的场景。

作曲家汤其河老师根据音乐创作,在谱面上为《昆仑山的儿子》进行了定义:儿童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