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竹轩
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地方在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上热衷于“一阵风”式抓典型、树先进、造样板;重视“点”上粉饰、个体包装、局部加滤镜,忽视整体带动、全局盘活,让“以点带面”变成了“以点代面”,最终导致作用难发挥、价值难体现、经验难推广。
“以点代面”,是一种功利主义思想的体现,追求的是眼前的政绩、表面的光鲜,实则是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违背了党建工作的本质与初衷。党建工作,其核心在于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推动发展,需要全面均衡推进,不能只抓一点、不顾其余。如果只重视“点”的打造,而忽视了“面”的推进,那么党建工作就会失去平衡,难以形成整体合力。而“以点代面”的做法,将党建工作简化为打造几个亮点、树立几个典型,忽视了党建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以点代面”,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更可能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领导到基层调研,只往“点”上跑,对“面”上的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参观检查,只往“点”上带,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视而不见;上报材料,只从“点”上出,对全局的工作缺乏全面反映;树立典型,只从“点”上来,对基层的创新和实践缺乏充分挖掘。“以点带面”,本应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通过“点”的突破带动“面”的提升。但“以点代面”却将其扭曲为一种片面的工作思路,只关注“点”的打造,忽视了“面”的推进。这种做法,不仅无法真正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反而可能阻碍全局工作的进展。
纠正“以点代面”的错误做法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衡量党建工作成效的标准,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光鲜和政绩的短暂提升,而忽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利益。在选择党建示范点时,要注重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同时也要关注其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要加强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加大对基础条件较差地方的扶持力度,帮助它们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上级到基层调研时,要深入实际、了解实情,参观检查时,要注重实效、注重过程,不能只看表面、不看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