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莫把“办实事”等同“办新事”

日期:01-13
字号:
版面:第07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杨忠芳

岁末年初,各地都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征集活动,或通过现场交流座谈面对面了解民意,或广发公开信听取民声,目的就是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然而,有少数地方和单位重“安排”轻“科学”,将办实事变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创新竞赛”,热衷于谋划新项目,建立新台账,而对于那些已经启动、但需要长期投入和努力的项目,却往往因为“不够新”“不够快”而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弃。

这种倾向的背后,是对实事本质的误解和对政绩的片面追求。实事,并非仅仅指那些能够迅速见效、吸引眼球的新项目,更包括那些关乎民生福祉、需要长期努力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虽然可能不如新项目那样引人注目,但却是群众最为期盼、最为需要的。如果只关注新项目,忽视了这些基础性工作,那么实事工程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成为浮于表面的“面子工程”。

将“办实事”等同于“办新事”,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更让一些已经启动的实事项目半途而废,成为“半拉子”工程。这些项目原本承载着群众的期望和政府的承诺,却因为要给新项目让位而退居“次席”,在谋划上减重、推进上减速、效果上减分,甚至有的项目仅仅开了个头或行至一半就被视为已完成。这种对群众的“失信”行为,无疑是对政府公信力的极大损害,不仅无法真正解决民生问题,反而会让群众感到失望。

政府公信力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对政府的信任和认同累积形成的。一旦政府公信力受损,短期内难以恢复,势必直接影响到执政效果。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办实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持续推进的原则,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投入、持续推进的项目,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松手。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建立健全项目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推进,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推进的项目,应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解释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