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艳 黄少成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2024年11月29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下简称“马工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守正创新,聚焦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深化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增强学习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马工程”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马工程”,首要的政治前提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不断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铸就新的文化生命体,为深入推进“马工程”厚植理论根基。
新时代“马工程”要更好地承担起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战略任务,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总结运用“马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新时代“马工程”建设的新要求,切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其二,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等重大理论问题,及时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其四,要引导全党全国更加自觉地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科学指导和坚实保障。
要在不断深化拓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的形式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工程”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来抓,极大地推动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推动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引领着“马工程”一步步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也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马工程”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架好党的创新理论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其一,要丰富传播形式。要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歌曲民谣、快板小品、新时代故事会、脱口秀等通俗化大众化的形式,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贴近群众、深入人心。其二,要加强阵地建设。既要发挥好传统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和图书等理论宣传阵地的作用,也要积极拓展抖音、B站、快手、小红书等新型网络阵地,利用生活化、日常化学习场景开展“微宣讲”,提升宣讲的可及性与便捷性,构筑网络育人新阵地。其三,要打造精品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成功打造了“学习强国”等一系列取得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理论宣传学习平台。新时代“马工程”要借助融媒体中心平台,集成利用理论学习宣讲资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四,要讲究宣传艺术。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过程中,要遵循宣传规律,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把握好时、度、效,让群众乐于接受、产生共鸣,增强理论阐释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效果上下功夫
“马工程”实施以来,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宣传宣讲、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使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新征程上,“马工程”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任务,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工程取得实效。其一,要坚持“两个结合”,持续激发理论创造活力。要立足中国实践、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深入研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全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增强深化内化转化效果。其二,要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国际传播效能。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进一步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向世界,增强在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其三,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理论研究阐释等工作,着力贯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典著作同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守正创新特质与品格的理解。其四,要系统打造“智能+媒介”深度融合的理论宣传新范式。充分利用智能媒体传播模式的时效性、交互性和多维性等特点,抓住关键时间节点,采用富有时代感、亲近感的话语,运用个性化、可视化、互动化的方式开展宣传阐释,让理论宣传更接地气、更见温度、更具实效。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