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意义

日期:01-13
字号:
版面: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产力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论断的重大理论意义。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成果。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和“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是认识和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内涵的理论基石,也是新质生产力中国话语表达的学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和实施路径。这一系列重要论断科学、准确、完整地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阐释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等重大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之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是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现实,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不断调整完善经济体制和各方面体制机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生产关系不断优化调整,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在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进一步跃升,不断催生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先进生产质态。根据生产力发展涌现出的新情况,亟须重新审视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适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唯物史观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先进生产力,不仅具有生产力的一般性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从经济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从社会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催生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新产业新领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矛盾,带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进步,使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从生态层面来看,新质生产力倡导绿色发展,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质生产力理论系统回答了当代中国在生产力加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随着经济发展阶段性转换,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生产关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等一系列举措,有力回答了当今重大时代课题。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