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张苏江:把科技“星火”播撒在畜牧一线

日期:01-11
字号:
版面:第03版: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25日,张苏江(中)在为学生做实验演示。王娇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玲

“我们必须保证良好的环境卫生、科学的饲养方式和质优性价比高的饲料,才能有效提高兔肉质量和养殖效益。”2024年12月20日,在和田地区皮山县木奎拉乡和佳新村的“皮山肉兔科技小院”里,张苏江正在给当地村民和合作社成员讲解肉兔高效养殖的技巧和方法。

张苏江是“皮山肉兔科技小院”的负责人,也是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科系的主任。在张苏江的生活中,这样服务一线的场景数不胜数。

工作30多年来,张苏江始终深耕在畜牧科技一线,以畜禽为伴、与养殖户为友,足迹遍布南疆基层乡镇和农牧团场,给职工群众送知识、送技术,用实干和奉献诠释使命和担当。2023年,张苏江荣获兵团英才称号。

1992年,张苏江从塔里木农垦大学(现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选择留校任职,主要负责畜禽生产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在教学中,他兢兢业业,努力为国家培养专业高技能人才。

在张苏江看来,动物科学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为此,他常常带着学生深入南疆牧区、养殖合作社、大型企业等,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在教育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张苏江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将成果、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在张苏江的谆谆教诲下,他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留在南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南疆地区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张苏江本人也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屡次获得塔里木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在带着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张苏江发现,南疆许多牧区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在养殖牲畜时并没有加入多少科技含量,因此,牛羊病死率偏高,养殖难成规模。

“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把科研成果和养殖技术留在基层,为养殖户增收致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张苏江时常陷入这样的思索。

为了更好地推动南疆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张苏江常常利用假期或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深入南疆贫困农场和地方乡镇,开展以畜禽健康养殖、饲料科学加工技术为内容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自2018年以来,张苏江相继承担了“塔里木大学肉兔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塔里木大学畜禽养殖与饲草生产”和“塔里木大学畜禽综合养殖服务”等兵团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带领特派员团队成员为养殖户、养殖企业技术员进行“手把手”示范指导,让从业者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致富技能。

在广袤田野中,张苏江学有所用、用有所成。在学术研究方面,他在《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草业学报》等期刊发表文章80余篇,编纂《塔里木盆地粗饲料资源研究与利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践教程》等著作,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手记

张苏江是无数科技、教育工作者为祖国建设默默奉献的缩影。他们从一点一滴的专业精进中,帮助学生树立科研报国的远大志向;他们在长期实践中,帮助职工群众探索增收致富的经验法宝。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默默耕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