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邵会良:送文化到基层 “种”幸福在心田
日期:01-09
版面:
第06-07版:2024年终盘点·特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入冬以来,农务渐歇。在七师一二七团,农闲时光总是被一种独特的韵味所充盈,那便是豫剧的悠扬旋律与吹拉弹唱的和谐交响。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与浮躁,有的只是一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以及那份在淳朴民风中流淌的艺术情怀。
我叫邵会良,10岁那年从河南老家来到新疆投奔二姐。在一二七团,一待便是57年。退休前我是一名教师,自小酷爱豫剧的我一边完成教学工作,一边学戏,空闲时还带着学生一起唱豫剧。退休后,我加入了团里的“苏兴红”豫剧团,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苏兴红”豫剧团是一个民间业余文化艺术团体,以前成员大多是老年人,近两年有不少年轻人也加入进来,目前团队成员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才11岁。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基层群众是创新的源泉。我们团队成员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怀揣着这一梦想,我们进连队、去社区、到学校,走过了七师各团场以及奎屯市、乌苏市等地。每到一处,当看到等待我们表演的观众,为我们鼓掌喝彩的孩子,我都觉得这是一种幸福。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去七师一三七团阿吾斯奇牧场。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阿吾斯奇牧场最美的时候,蓝天白云、青青牧草,还有一群早早就带着板凳围坐在演出现场的观众,他们那充满期待和喜悦的眼神,让我到现在都难以忘怀。
演出开始,我们为阿吾斯奇牧场的牧工群众带去了豫剧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当熟悉的唱腔响起,大人们纷纷鼓掌欢呼,孩子们则围在一旁,或好奇地打量着我们的扮相,或跟着节奏拍手欢笑,草原上充满了欢声笑语。那时,我想这一刻幸福好像具象化了。
有人曾说:“生命的意义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一生中你所经历的一切,并且享受这一切所带来的喜怒哀乐!”这一说法,我高度认同。
我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我非常享受送文化下基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有的是退休教师,有的是年轻的文艺志愿者。我们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为职工群众送去欢乐和温暖,也收获着属于自己的幸福。
“传承豫剧文化,唱响美丽苏兴滩”是我的坚守和追求。未来,我将继续积极参加各类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为职工群众送去更多的欢乐。
(邵会良 口述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永杰 常驻记者 张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