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解锁粮油单产提升的“科技密码”

日期:01-07
字号:
版面:第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2024年,新疆农垦科学院还重点推广了以“单粒精播、矮密早宽、缩行增密、水肥药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为核心技术的花生高产技术模式,冬小麦缩行增密、化学调控、精准水肥、“一喷三防”高产技术模式,小麦+复播大豆、小麦+复播玉米等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积极探索农作物增产新路径。

为了让新技术、新理念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新疆农垦科学院选派77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兵地农业生产一线,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200余项,推广辐射面积80余万亩;挂牌科技示范基地82个,带动科技示范户1764户,培训职工群众1.5万余人次。

以“高性能”为突破点,持续研发升级农业机械装备

1月2日,走进六师芳草湖农场合盛昌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残膜加工厂房,只见一捆捆残膜整齐码放在地上。“这些都是2024年秋收后从地里收回来的残膜,也是我们的生产原料。我们的生产线有‘秘密武器’,全程不用一滴水,就能将废旧残膜变成塑料颗粒。”该合作社理事长杨龙介绍。

杨龙口中的“秘密武器”,就是新疆农垦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回收残膜干法清理加工关键技术。采用这一技术,将残膜捆破碎、多级抛切、无水除杂、干法自“热”成粒后,可实现白色垃圾“变废为宝”,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推广运用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和技术是根本。新疆农垦科学院机械装备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农机农艺配套上狠下功夫,着眼产业急需、职工群众急用,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在棉花领域,重点开展新型精量播种机、高效喷雾机、残膜回收机等先进装备的研发与改进优化,依托棉花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研制出电驱式播种风机、自走式植保机器人等新型设备。

在麦后复播领域,积极开展玉米、大豆等免耕播种机械的研发,致力于实现小麦收割后不翻地直接播种玉米、大豆等复播作物,省去浇水造墒、犁地等环节,结合滴灌技术,可提前播种期10天左右,将光热资源尽可能多地“留”给农作物生长,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此外,大马力配套犁、北斗卫星导航BDC自动驾驶系统、精密播种作业信息化技术、精量化测土配方施肥等一大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已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兵团种植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5%,居全国领先水平。

“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力量资源,深入基层一线,围绕农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职工群众需要什么技术,研发和推广新科技、新农机、新农艺,为兵团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书记魏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