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鹏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更大,每一项具体的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改成“四不像”、造成“肠梗阻”。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时代机遇、历史机会稍纵即逝,稍有懈怠就会被时代落下。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改革事业的中坚力量,既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复杂性、系统性,不冲动、不盲动、不蛮干,坚持“谋定而后动”;更要深刻认识改革机遇的珍贵性、易逝性,务必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巧思巧干,奋力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应有贡献。
“谋定而后动”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改革是一项系统性、探索性工程,会面临诸多的未知挑战。如果没有充分了解掌握事物当前的处境、发展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困难等基本情况就慌忙施策、大干快上,多半是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会沦为“烂尾工程”。只有增强思考的前瞻性,将情况摸清摸熟摸透,把前进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预估得更充分些,把能调动的资源掌握得更全面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胸有成竹,临危不乱。
讲究“谋定而后动”并不意味着工作节奏就要慢下来,而是更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拼事业、抓改革。形势不等人,机遇稍纵即逝。做好改革的统筹谋划工作要主动适应形与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把统筹谋划工作做在前,早谋划、早研究、早定调,不能因为“谋”而耽搁“动”的时机,确保改革的切入点与发展形势高效契合,力求取得改革的最大成效。同时,改革的推进落实也要积极适应形与势,“谋定”之后,就要积极地“动”、主动地“动”、时不我待地“动”,不能因为思想懈怠拖着不“动”而贻误发展时机,导致谋划好的科学蓝图变成“空中楼阁”。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拼事业、抓改革,强调抢抓机遇的重要性,注重“进”的速度,但绝不能不顾实际冲动干,而是要有方向、有方法、有原则地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事关民生福祉的事,再小也是大,等不得、慢不得、更拖不得,要把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等实事、要事挂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真真切切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得实惠。要把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秘钥”,广泛凝聚各方共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用改革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动能。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把握改革、推进改革,坚持全国一盘棋战略思维,不能因为局部或一域的利益而拖着不改,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改,以一域的突破为全局的改革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