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平
“五个必须统筹好”,是从经济工作实践中汲取与总结而来的,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应对当前困难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为解答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金钥匙”。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炼我们党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指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总供给和总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五对重要关系。“五个必须统筹好”,是从经济工作实践中汲取与总结而来的,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于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既是应对当前困难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为解答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金钥匙”。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经常被用来比喻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尊重经济规律的体现,只有打破束缚市场活力的条条框框,才能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实现各显神通、百业兴旺。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也有失灵的时候,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努力将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结合得更好,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一方面,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破除阻碍创新发展的痛点难点,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破解体制机制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困境,使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更为有效的配置,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创业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把重点转移到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上来,弥补市场失灵,并为市场有效配置资源和经济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的基本平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只有以供给与需求高水平动态平衡为落脚点,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创造需求,既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增长动力,又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宏观调控,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共同配合,形成两者有机结合的新的战略导向,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才能释放总供给和总需求相互促进的巨大潜能。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一方面,要抓住供给侧,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另一方面,要聚焦需求侧,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不断释放消费潜力、拉动投资增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处理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立”是发展的基础,“破”是变革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唯有在“立”的基础上推进“破”,在“破”的推动下稳健“立”,才能稳扎稳打向前进。坚持先立后破,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处理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彼此促进、以新带旧,既下大力气培育造就一批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又更新旧动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政策适当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倾斜,同时兼顾传统产业升级,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技术研发支持等手段,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发展。要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拓展新兴产业的深度和广度,将传统产业纳入产业链,以传统产业支撑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存量和增量,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就是通过“双管齐下”的策略,确保经济活动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是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要在做优增量上下功夫,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支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并从海外获取技术和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让增量如活水般源源不竭;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让思路活起来,把技术用起来,将资源调度起来,打破固有界限、激发潜在能量,借助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产能的扩大、质效的提升,开拓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最终实现质和量的有效提升。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缺一不可。没有质量的有效提升,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没有总量的做大,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和技术支撑。只有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中质和量的关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我国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必须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必然要求。只有统筹速度和质量,高质量发展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升质量,就是要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让经济更加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更加安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做大总量,就是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总量提升,实现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增长,为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支撑。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秉持的科学方法论。“五个必须统筹好”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是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必将指引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坚持用科学方法谋划和推进经济工作,既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又正视困难、保持清醒,定能掌握发展主动、做到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