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日期:01-06
字号:
版面:第05版:理论周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唐伟立 冉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顺应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趋势,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两个结合”在民族领域的具体体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明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前进方向。兵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聚焦主线,既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切实在新征程上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丰富“有形”工作,优化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式和形态

“有形”,就是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一是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坚持高位推动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实现民族工作从“部门视角”到“党委视野”的升华。同时,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政策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推动民族宗教事务工作下沉基层。二是进一步完善宣传教育体系。健全完善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兵团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全过程,融入社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工作要点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在兵团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做到深入细致、入脑入心。三是进一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广泛宣传人们广为接受的标识符号,既要发掘全国性的共享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如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标识,天安门、长城等国家建筑标识,长江、黄河、泰山等国家地理标识,贴对联、舞龙等国家民俗标识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标识等,也要深入挖掘新疆、兵团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中华文化元素,将天山、塔里木河等地理标识、兵团屯垦等红色文化标识以及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等精神标识生动鲜活地融入各族职工群众工作学习、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各方面。同时,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从“听说读写”向理解中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拓展,不断夯实各族职工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文字基础。

深化“有感”工作,着力增强各族职工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有感”,就是要润物细无声地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增强各族职工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兵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直接从事民族工作的干部,要切实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都应拿下”的使命感、“刻刻不能落下”的紧迫感,用心用力做好民族工作,解决好民族工作“等不得”的问题、处理好“急不得”的事情。同时,要想在前、干在前,及时调整和解决民族工作中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和短板,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切实增强各族职工群众的“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让各族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共同体,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让各族职工群众能感知、有感触,有参与感、获得感,真正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各族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用好用足国家支持兵团发展的特殊政策,发挥独特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从收入、就业、教育等方面着力,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过程中,引导各族职工群众认识到只有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抓实“有效”工作,着力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和效能

“有效”,就是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中,坚持目标导向,效能导向,把增进“五个认同”、树牢“四个与共”等作为工作的落脚点。一是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效果。坚持兵地一盘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在创建内涵、创建形式、创建平台等方面深入挖掘各示范单位的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举措进一步扩大宣传并形成共享机制,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价值引导、教育激励、凝聚共识上发挥实效,切实增进“五个认同”。二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始终坚持党对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领导,确保民族工作法治化的正确方向。要坚持法治兵团、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提升民族工作领域依法行政水平,不断优化行政决策机制,推进民族工作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各族职工群众平等权利和合法权益,依法、公平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同时,定期开展涉民族因素政治领域风险研判,切实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坚决把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未发阶段。三是推动各族职工群众逐步实现“五个全方位嵌入”。在宏观上,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人口和产业聚集度,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职工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在微观上,各城镇要进一步科学布局各类学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体活动场所、商业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在尊重各民族风俗的同时,突出各民族共享共有理念;鼓励在建商品房按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综合运用公租房、廉租房、安置房、公产房等公共资源,引导各族职工群众混合居住。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等,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使各族职工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真正成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

(作者单位: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