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兵团日报

母亲的腊八粥

日期:01-03
字号:
版面:第07版:绿洲周末       上一篇    下一篇

●张继

腊八节快到了,我想起了母亲熬的腊八粥。

儿时,母亲为了准备腊八粥,从夏天就开始着手。先去收过的豌豆地里,捡回掉在地上的豌豆粒洗净收好。那时,熬粥的大米很金贵,团场的人家都不敢奢望,母亲就用麦子代替。夏收过后,母亲几乎每天提着柳筐去收割机收获过的麦田里拾麦穗,烈日炎炎,热得汗流浃背也不顾。连队的麦地很大,一块地跑下来,只能拾一小筐麦穗。连队附近的地里拾完了,她又去远一些的,一个夏天过后,累得又黑又瘦。然而,望着袋子里十多公斤的麦粒,母亲开心地笑了。

母亲先留好做腊八粥的麦子,剩下的都做成了香甜可口的“米酒”。到了秋天,忙完家属队地里的活,她又把菜园里长老的豆角和豇豆晒干,剥出豆子,收在陶罐里。然后,四处打听,哪个连队的黄豆和绿豆收获了没有,去地里捡一些掉在地上的豆子。

那天,母亲听说十几公里以外的一个连队,花生收获完了。马上骑上那辆铃铛不响,其他地方都响的“永久牌”自行车,和几个家属队妇女出发了。她们骑了近两个小时,才赶到那里。只见一片不大的花生地里有许多人,都低着头寻找花生。有几个人满脸失望,嘴里嘟囔着:“花生也收得也太干净了。”母亲在地里待了好长时间,也没什么收获,心想今天是白来了。突然,一只大老鼠从脚边跑过,吓了她一大跳,一个老鼠洞赫然出现在眼前。母亲知道老鼠喜欢储藏食物,洞里一定有不少花生米。于是,来了精神,去掏老鼠洞。结果从洞里掏出三公斤多花生米,她喜笑颜开。

回到家里,母亲把花生米洗净晾干,和豆子放在一起,储存在陶罐里。腊月初七这天,她早早地起床,准备熬制腊八粥。先把麦子放在水盆里泡着,再把豌豆、黄豆、绿豆和菜豆都拿出来泡在水中。又从碗柜的角落里,摸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前年父亲从老家背回来的黄小米,放在案板上备用。麦子要放在铁窝窝里锤,才能脱皮,由于铁窝窝太小,一次只能放一点麦子,去皮工作进展很慢。母亲坐在厨房里一下下地捶着麦子,那声音“咚咚、咚咚”很有节奏,仿佛天边传来的天籁之音,悦耳动听。

每每这时,我靠在母亲腿边看着母亲忙碌,期待着那香甜的腊八粥,能快点出锅。母亲挽起棉衣的袖子,露着两条冻得红肿的手臂,在水盆里来回清洗着豆子。洗完后,她高兴地摸着我的头说:“儿子!今年豆子多,又有小米,熬的腊八粥一定很香,让你喝个够!”

傍晚时分,母亲把那口不常用的大铁锅架上灶,正式开始熬腊八粥。灶台上摆满了各种豆子,她望着这些付出心血得来的豆子,脸上充满了自豪与满足。炉膛里的火苗,在风箱的呼唤下,一上一下有节奏地跳跃着,火光映红了她的脸。

大铁锅里飘出小米和麦子的香气。母亲揭开锅盖,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上面漂着五颜六色的豆子,像五彩的宝石和珍珠闪闪诱人,让我们垂涎欲滴。稠乎乎的腊八粥鲜亮色润、质感透明,想必,吃到嘴里一定香甜可口。

母亲先盛一碗,放在桌案上说是祭拜老天。然后,才给我们兄弟各舀一碗。我们围在锅边,已经迫不及待了,端起碗也不怕烫嘴,“吸溜吸溜”地喝开了,只喝得肚儿溜圆才罢休。

腊八节这一天,母亲又把腊八粥送给邻居。回来时,碗里又多了邻家的腊八粥,各种不同的粥摆在我家的餐桌上。母亲笑着说:“来,咱们尝尝谁家的粥好喝。”我们喝过后,都说:“母亲的腊八粥最好!粥里不但有小米,豆子的种类还多,而且火候掌握得好,粥喝起来软香可口,清香怡人。”此时,母亲最开心,脸上笑开了花。

如今,团场人的日子越过越美,过腊八节时熬的腊八粥也色香味俱全。然而,我却怎么也喝不出当年母亲熬的那个味道。

因为,我知道,母亲的腊八粥是用母爱熬制的,已经融进了我的血脉……